中国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共情与智慧的高度整合
编者按:对心理健康的普及与心理问题的干预离不开对大众心理和群体心理特别是国人心理的针对性把握与深度理解。百年以来,针对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与群体心理,有不少华人学者和专家都发表过著名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度探索:柏杨先生曾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为一种“酱缸文化”;费孝通将中国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比喻为一种“差序格局”;孙隆基认为国人心理需求有被“身体化”的倾向。
在清末明初时期,有一位学贯中西、特立独行的“文化怪杰”辜鸿铭先生,于1915年出版用英文写成《中国人的精神》一书,用自己深刻的洞察力和宽广的国际化视角,书中深度剖析了中国文化和国民性格的内在特点:中国人国民心理中有一种“温良”的品质,源于共情的力量;国人的人格特点,是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谅、照顾到他人的感情和内心需求;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既有赤子之心又有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这是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民国时期。届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刚刚成型,尚不成熟。汤公已然对国人内心世界以及国民群体心理做出如此丰富又深刻的洞察和理解,其中很多思想跟当代临床心理治疗与人格心理学的核心观点都不谋而合,比如“共情是所有关系和疗愈技术的共同基础”、“心灵的多重自体观”、“人格结构中内在儿童心理状态与成人心理状态的整合”,这无疑对我们百年之后的当代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领域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原文:辜鸿铭
朴生心理咨询中心编辑
我分享的主题是“中国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中国人的性格或特性。但是,这并不是中国人的精神的全部内容,它只是中国人的精神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中国人的性格或特性是一种比较现实意义上的概括,正如,中国北方人的性格非常不同于中国南方人的性格,就像德国人的性格不同于意大利人的性格一样。 我认为中国人的内在精神真正的意味所在是中国人生活所凭借的精神,—种潜伏在心灵、性情和情绪上具有本质特性的东西,一种中国人区别于所有其他人,尤其是区别于现代欧洲人和美国人的东西。
那么,真正的中国人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现在尤其如此。就从今天发生在我们中国人身边的一切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种新的人性类型,进步的或现代的中国人正在逐步取代原有的中国人性类型和真正的中国人。事实上,中国的文明也在发生较大的改变,向着更进步、现代的文明靠拢。虽然真正的中国人、古老的中国人性类型即将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消失,我们应该认真地考虑一下,从他身上找到某种有机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正是它使得中国人区别于所有其他人,区别于我们在今天中国看到的正在兴起的新的人格类型。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共情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理性的推理,也非产自本能的欲望,而是源于共情——来源于共情的力量。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具备了这种共情的力量的呢?
我在这里冒昧给诸位一个解答——或者是一个假设。诸位愿意的话,也许可以将其视为中国人具有共情力量的秘密所在。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共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内在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人是否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对此,我们可以用中国人实际生活中表现出的一般特征,来加以说明。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有一种关于极乐世界的说法也同样适用于对中国语言的学习:除非你变成一个孩子,否则你就难以学会它。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脑去记忆。用具共情力量的心灵记事 ,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而后者是枯燥乏味的。举例来说,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儿童时代的记忆力要强过成年后的记忆力。因为儿童就象中国人一样,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 —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能够设身处地地体谅、照顾到他人的感情和内心需求。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需求。中国人的礼貌虽然不象日本人的那样繁杂,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礼貌则是繁杂而令人不快的。我已经听到了一些外国人的抱怨。折衷礼貌或许应该被称为排练式的礼貌——如剧院排戏一样,需要死记硬背。它不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 。事实上,日本人的礼貌是一朵没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国人的礼貌则是发自内心 、充满了一种类似于名贵香水般奇异的芳香。
我们举的国人人格特征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象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 刻板。实际上,中国人的毛笔或许可以视为中国人精神的象征。用毛笔书写绘画非常困难,好像也难以准确,但是一旦掌握了它,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创造出美妙优雅的书画来,而用西方坚硬的钢笔是无法获得这种效果的。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像孩子的生活,所以使得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即作为一个有着那么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中国人竟然在许多方面至今仍表现得那样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就中国人的智力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诸如科学、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与”逻辑”二词,是无法在中文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加以表达的。
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和情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表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如果说统计图表和抽象科学只引起了中国人的反感, 那么欧洲人现在所从事的所谓科学研究,那种为了证明一种科学理论而不惜去摧残肢解身体的所谓科学,则使中国人感到恐惧并遭到了他们的抑制。
实际上,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是: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并非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所有处于初级阶段的民族都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正如我们都知道的一样,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徒们也同样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马太·阿诺德就说过:”中世纪的基督教世人就是靠心灵和想象来生活的。”中国人最优秀的特质是当他们过着心灵的生活,象孩子一样生活时,却具有为中世纪基督教徒或其他任何处于初级阶段的民族所没有的思想与理性的力量。换句话说,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是: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它既有成年人的智慧,又能够过着孩子般的生活:一种心灵的生活。
因此,我们与其说中国人的发展受到了一些阻碍,不如说她是一个永远不衰老的民族。简言之,作为一个民族,中国人最美妙的特质就在于他们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简言之,真正的中国人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中国人永远年轻的秘密又何在呢?诸位一定记得我曾经说过:是共情或真正的人类的智能造就了中国式的人之类型,从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国人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这种真正的人类的智能,是情感共情与智慧的有机整合,它使人的心与脑得以调和。总之,它是心灵与理智的和谐。
如果说中华民族之精神是一种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
参考文献: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译林出版社,2012年08月.
咨询预约请联系小朴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