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生心理咨询
  • 首页
  • 朴生团队
  • 心理咨询
    • 了解咨询
    • 你需要吗
    • 如何预约
    • 如何收费
    • 注意事项
  • 阅读科普
    • 行业动态
    • 专业科普
    • 父母之道
    • 自我探索
    • 亲密关系
    • 职场心理
  • 社会责任
    • 企业EAP
    • 近期活动
  • 关于朴生
  • 联系我们
  • 搜索
  • 菜单 菜单

真正的心理治疗要勇于探索人类的心灵地狱

2021年11月26日/在: 专业科普, 了解咨询, 心理咨询 /通过: sheng

 

 


作者:罗洛·梅(Rollo May)

编译: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盛文哲

编译者前言

罗洛·梅(Rollo May,1909~1994)被誉为是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之父。20世纪中叶,他把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思想介绍到美国,掀起了一股美国存在精神分析学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浪潮。本文内容是根据1987年对美罗洛·梅的一次专访稿编译而成。

这篇采访的背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近80岁高龄的罗洛·梅针对当时美国社会及心理治疗领域出现的一些浮躁、冒进、偏激,过分关注症状而忽视内在心灵探索等这些普遍现象进行了评论,从存在主义哲学观和精神分析的角度发表了他自己的见解。这位在大学弃医从文、始终“离经叛道”的心理学家,用自己一贯的犀利和睿智,对当时美国心理治疗领域的现状进行的大胆的评论:“有太多治疗师用花里胡哨的伎俩来糊弄来访者”、“心理治疗不应该是只关注病人的症状”、“真正的心理治疗要敢于探索人类的心灵地狱”、“给人带来伤害的正是那些温言细语的所谓心理治疗师”、“作为心理治疗师,我是不会教授那些PUA伎俩的”、“纽约市最好的心理治疗师就是出租车司机”、“接受快餐式的心理咨询还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吃个汉堡管用”… …

虽然这次专访距今已有三十余年,但我们中国时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以及精神卫生行业发展乱象,酷似几十年前的美国。我们同样面临着浮躁、冒进、偏激、过分强调症状、一大批伪心理治疗师充斥市场等诸多的问题。所以,罗洛·梅在文中所反馈的观点及内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 心理咨询/治疗不是心理伎俩
如今,我们的心理治疗领域正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荣格(Carl Gustav Jung)、奥托·兰克(Otto Rank)、阿德勒(Alfred Adler)等这些现代精神医学领域的先驱们,他们的身影在这场变革中变得荡然无存。真实的情况是,现在很多所谓的咨询师和治疗师将心理治疗变成了华而不实的噱头和伎俩(Gimmicks)。如今的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治疗方式,很快就可以上手各种所谓的“咨询技术”,很快就能学会如何干预症状问题,但这并不是当初弗洛伊德和荣格这些伟大先驱们开创现代精神医学的初衷。他们一直以来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人们将自己内心中的无意识变得意识化(Make the Unconscious Conscious)。
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技术变革、医疗保险体系的要求给我们心理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身边甚至出现了一些叫做“快餐式心理治疗”(Fast-food Psychotherapy)的服务。可说句实话,如果长期只接受那些“快餐式心理治疗”,相比我们花的时间和费用以及所得到的效果,倒还真不如花个十几分钟去吃个汉堡包来的舒服。
真正的心理治疗同那些只专注于消除症状的伎俩之间的有着很大的不同。现如今有些咨询技术和伎俩让心理世界变得乏味空洞,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每天都有所谓新的治疗技术层出不穷的出现,没过几天就有一种新的心理治疗体系诞生。
目前(上世纪80年代末),就我所知就有三四百种各式各样心理治疗。当今的人们正是处于内心中的空虚乏味之中,才会发展出这么多的花样来。确切来说,是有很多治疗师本身就很无聊,所以他们要让治疗变得有趣一些,才弄出这些乱七八糟、花里胡哨的心理治疗技术。这些治疗师之所以会觉得无聊,是因为他们整日所处理的问题都太微不足道了。他们只管干预病人的症状,之后便扬长而去了,但这绝对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我认为,真正好的心理治疗是能够拓展人的生命的,使我们心灵内在的无意识内容意识化,能够拓展人的视野,丰富人生的阅历;好的心理治疗还可以让人的感受更加敏感和细腻,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和其他一些能力。这些便是像弗洛伊德和荣格这些伟大的先驱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他们很少去钻营那些所谓花里胡哨的咨询伎俩,因为他们不满足于仅仅治愈人的症状。他们所思考的是如何可以让一个人从里到外的焕然一新。唯有这样才能有新的可能,实现真正的改变一个人。否则的话,如果我们只是单纯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仅仅改变一个人处理某个问题的方式的话,过了一段时间他又会面临新的问题,他又得乖乖回来重新接受我们的所谓“心理治疗”了。
  • 心理健康领域正走向歧途
当今社会上那些单纯聚焦于干预症状的心理治疗,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样的心理治疗方式只会造就一个个新的自我(self),这样做的后果便是使得人跟社会愈发的脱节。这就像心理学家威廉姆·阿兰森·怀特(William Alanson Whites)所说的那样:“真正带来伤害的人,也许正是你身边那些温言细语的人,正是那群标榜自己是在助人的所谓“‘心理咨询师们’。”他这样说的意思是:由于对自我部分的过于强调,心理治疗可能正将人类社会的未来推向毁灭。过度强调心灵中的自我这一部分,让人对他们所处的外部世界漠不关心,有的人过分注重自我,甚至会置家庭和亲友们于不顾。
当今市面上,过于强调治疗症状的心理治疗趋势,对以上这些问题是难辞其咎的。市面上那些“两周改善你的症状”、“快速处理好人际关系”、“简快情绪管理技术”、“你快乐-我快乐”之类的书,都是些非常不入流的旁门左道。他们所信奉和鼓吹的,跟弗洛伊德和荣格这些心理治疗先驱的理念具有天壤之别。前者是关注外部症状,后者是更关注内部能力、心灵的敏感性和我们根本上如何看待生活的方式。从本质上来说,这也是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所强调的核心内容。
存在主义心理学更关注社会框架下所定义的个体,更关注个体是如何在生存环境下发展自己的才能的。真正的心理治疗会把人当做一个整体的存在来看待,当做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其实每当来访者进入咨询室的时候,咨询师并不需要拿出什么花里胡哨的治疗技术和伎俩。作为真正的心理咨询师,我们所接待的来访者不应该是由一堆心理症状拼凑出来的怪物,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独特生命的鲜活个体。无论来访者和病人面临着什么样的问题,在这些症状和问题背后都是隐含着深层意义的。而真正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比如心理动力学的治疗、存在主义心理学的治疗就是这样来看待问题和病人的。
  • 给心理治疗师的建议
对于那些受训只聚焦于来访和病人身上的问题症状的治疗和咨询师来说,他们应该也去接受真正的心理治疗训练,因为他们从一开始所接受的培训在方向上就错了。真正的心理咨询师与治疗师,他们需要阅读大量的经典著作,需要了解古往今来的那些名人们,了解他们是如何面对自己内心中的焦虑的,学习他们是如何有所洞察和领悟的。而这些正是我们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所缺乏的训练内容。
要想成为合格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不仅要学会咨询治疗的技术,还要懂得几条通往人类无意识内容的康庄大道,比如像弗洛伊德提到的释梦或梦的分析技术,就是通往个体无意识的重要途径。有一些我所接触到的咨询师和治疗师,他们只关注用他们所掌握的那些心理治疗技巧来干预症状,他们对人类的心灵世界以及内在深处的无意识部分毫不理会。这样下去,不出两三年,他们在职业道路上就会索然乏味,倍感倦怠。
  • 心理治疗与无意识心灵
在精神动力学理论框架中,无意识可以理解为是我们心灵意识部分的延伸。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无意识先于意识的产生。比如一个孩子在一两岁的时候开始会害羞,会开始有撒谎的行为,这就是萨特(Jean-Paul Sartre)所说的“说谎是一种超越的行为”。无意识也是我们内心幻想的延伸,它会呈现在我们的梦境中,也会出现在很多神话或童话故事之中,所以说神话故事跟梦对我们的作用一样,它是通往我们无意识心灵的另一条康庄大道。就像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的那句话:“神话是公开的梦,梦是私人的神话”。首先,通过神话,我们可以理解生命之中的那些无意义感,在理解这种无意义感的过程中,我们会获得新的领悟和想法以及新的体验。这就是一种对无意识的体验过程。

  • 心理治疗的目标
很多人之所以会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帮助,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处于危机之中,弗洛伊德和荣格等这些精神分析大师和先驱们都秉持这样的观点。来访者的生活可能处于一团糟的状态,我们作为咨询师和治疗师需要帮他们拓宽生命的体验,拥有更开放的视野,而不仅仅是治疗那些表面的症状而已。真正的心理治疗可以帮助人们学会以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和发生的问题,这种新的视角和方式可以让人们的生命得以拓展,更加的宽广。真正的心理治疗也可以帮助人们看到新的人生价值,变得对自己的感受更加敏锐,同时令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丰盈和快乐。这才是真正的心理治疗该达到的目标。
心理治疗应该是帮助我们重拾那些本源和自然的部分,重获作为人而言自然而然的能力。比如,拥有像刚降生婴儿那样的敏锐感受的能力,拥有真正去爱的能力,拓展爱的能力,而不是学会一些套路去PUA别人。而学一些让另一半自己死心塌地的心理技巧,这正是当今那些所谓治疗师的伎俩。而真正的心理治疗不是这样的,而是要让我们拥有更加敏锐的感受能力,拥有更好的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能力,还有具备更好的思考的能力。
  • 心理治疗与时代变革
心理治疗不同于教育。我们可以把心理治疗理解为一种“再教育”(Re-Education)的过程,它是在推动那些本该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向前发展的过程。因为我们祖辈父辈们所处的那种社会已经土崩瓦解了,我们现在所处的这时代成了心理治疗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过渡时代当中,那些曾经适用于17、18、19世纪的东西都不再适用于我们当下的环境了。
就像历史上曾经十分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那也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那时的心理治疗也很繁荣。继续往前看的话,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二世纪前后,也出现过一次类似心理治疗兴盛的时期。那时古希腊文明走向衰败。所以那时也出现了一批酷似“心理治疗师”的人。其中一部分人就是古希腊的哲学家。那时哲学家的演讲会堂就像是现在的心理门诊和团体心理治疗室一样,一样的门庭若市。这样一来,哲学家们开始忙着处理人们的各种症状,比如人们的焦虑,解决人们因过度焦虑而引起的失眠问题等等。古希腊文明和中世纪欧洲文明走向衰败、迎来变革的时候,社会中就充斥着像巫术之类所谓的“伪心理治疗”,这就从侧面说明了人们都是多么的焦虑不安,因为那些花里胡哨的伎俩就是被一些人用来处理人们内心焦虑的工具。时至今日,我们也正处于这样一种时代当中。
  • 当代社会中的焦虑议题
焦虑是促使人们进入咨询室当中的原因,可同时也是焦虑妨碍着心理治疗进程的开展。这是在我们身上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就像克尔凯郭尔(S. Kierkegaard)所说的:“焦虑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如果你从没感到过焦虑,那你的问题一定很严重。所以,我认为真正的心理治疗从不是以盲目地根除焦虑为宗旨。现在有些心理治疗师会千方百计的帮助来访者降低他们的焦虑水平,这其实是不太合适的,除非他们的焦虑已经严重到令他们无法正常思考和说话的底部。在治疗中,我们反而应该重视和利用焦虑,这是促进来访者它们主动改变的契机。所以焦虑应该存在于每一段心理治疗当中,没有焦虑的治疗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真正的心理治疗师要敏锐的感受到这部分,如果在治疗的过程中来访者在本该焦虑的地方而没有感受到焦虑,那我们应该给他加进去。
                                                                                     编译者介绍

                             (本文内容为厦门朴生心理原创,版权归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所有。转载请联系15859242450,并注明出处。)

预约咨询请添加助理微信:

 
标签: 专业科普, 了解咨询, 全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厦门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厦门心理健康, 咨询设置, 心理咨询师
分享本文
  • Share on WhatsApp
  • 邮件分享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百度贴吧
  • 分享到QQ好友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11/2021111202154526.jpg 421 720 sheng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1/2021010908330697.png sheng2021-11-26 10:37:192021-12-10 10:50:34真正的心理治疗要勇于探索人类的心灵地狱
您可能会喜欢
什么是心理咨询?
精神分析不死(上)
基因天赋测试?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还是毁在起
“哎!你踩到我了!”丨当自我边界被侵犯时
父母,要有甘当背景的勇气
专题研讨丨“荣格心理类型理论与技术在临床咨询中的应用概述”
精神分析式心理治疗的过程
心理咨询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最新文章

  • 装病背后的心理故事:《我有病,我装的》新书译者与读者对谈直播实录2025年3月31日 - 下午4:17
  • 《我有病,我装的》译者导读:揭开装病的谜团,症状的假面与心灵的独白2025年3月31日 - 下午4:08
  • 魔童闹海:突破心灵困境的象征之路2025年2月14日 - 下午3:55
  • 《我有病,我装的》学术著作导读:渴望存在而招致毁灭,装病的悖论2025年2月6日 - 下午3:31
  • 厦门心理咨询新进展丨朴生心理学术译著出版丨深度心理学大众科普《中年成长》2024年12月2日 - 下午2:16
  • 你养育倦怠了吗?2024年10月19日 - 上午11:38
  •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师应邀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主题培训2024年10月15日 - 下午5:29
  • 理解家庭是解码孩子心理问题的一把钥匙2024年9月20日 - 下午4:25
  • 梦,我们理解心灵的语言2024年7月23日 - 上午11:07
  • 全新危机视角,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在世界2024年5月7日 - 下午3:37

扫一扫,加关注

联系朴生

  • 微信公众号:朴生心理
  • 电话:15859242450
  • Q Q:2753927559
  • 微信:presence2017
  • Email:hello@pushengxinli.com

成长从来都是关于自己一个人的事
咨询师不会也不能代替你完成
但是  我们可以让成长
不那么孤独无助
因为
此刻  我在

友情链接:厦门心理咨询 | 厦门心理辅导 |

首页 | 关于朴生 | 朴生团队 | 朴生服务 | 联系朴生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759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1468号

朴生心理2021-2022临床研习小组成员招募 中国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共情与智慧的高度整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