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生活动丨《变态心理学(11版)》译者线上科普签售 传递精神卫生前沿理念

原创: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我们与恶的距离Ⅱ》近期热播,关于精神类疾病与患者病耻感的议题一时间再次引起热议。在剧中,许多位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讳疾忌医,不愿主动就医。在第一集中就有人找到主角马亦森,询问医生自己无论如何也劝不动朋友来医院看病,还想要医生能不能上门问诊(朴生心理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另外,给犯罪嫌疑人胡冠骏做精神鉴定时,对方丝毫不配合,医生也束手无策… …医院诊断孩子患有精神疾病,孩子的奶奶却坚持认为只是孩子妈妈没有教好,小孩子怎么可能有什么毛病… …从家属到患者本人再到社会大众普遍存在对精神类疾病的误解,这充分说明精神卫生或心理健康领域的科普与宣教工作任重而道远。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2025-2027年确定为“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倡导社会各层面大力推动心理健康服务普及工作。根据《“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文件精神要求,要从全社会层面倡导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常态化开展,促进社会公众对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认知和自我调适能力提高,减轻精神或心理疾病的社会歧视和病耻感,进一步增强社会大众主动就医意识。具体来讲,国家卫生健康委倡导社会各层面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另外,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做好正面宣传和健康知识科普,引导公众认识到精神疾病可防可治,逐步减少社会歧视和病耻感。

为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文件号召及相关精神要求,切实推动心理健康服务普及工作,营造有利于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近日,应人民邮电出版社普华文化的邀请,厦门朴生心理两位创始人林颖及盛文哲老师,作为心理咨询领域的实战专家特别是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领域全新学术著作《变态心理学(11版)》的中文译者,赴京来到邮电出版大厦,以线上直播间的形式开展了一场“大众心理健康科普暨精神卫生专业科普书籍译者线上签售”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两位老师以专家译者和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基于精神卫生领域国际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向广大网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澄清了社会大众对于一些常见精神疾病的误解,特别是重点引导公众了解“精神类疾病的谱系”观点、认识“正常与异常心理之间的多维度辨识”技术、普及“当代精神医学的人文关怀”面向,提高公众对于“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去标签”意识,通过线上讲解的形式帮助众多网友更为高效、便捷、准确的使用《变态心理学》等心理健康科普与自助工具。本场科普宣传活动受到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心理健康科普效果。

《变态心理学(第11版)》基于最新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和国际前沿研究成果,系统、翔实地介绍了人类异常行为的心理病理机制。全书不仅集中梳理了变态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要的理论观点,异常行为的分类、诊断、治疗及相关法律问题,更是着重介绍了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些心理障碍,包括它们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成因的理论观点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等。本书堪称人类异常行为百科全书:它系统介绍了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成瘾症、进食障碍、睡眠障碍、人格障碍等60余种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每种病症都列出了真实案例故事。比如,恐惧打针的亚当(注射恐惧症),经常梦游的伯特,有囤积强迫症的邻居,有异装癖的阿奇,等等。另外,本书紧贴现实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变化,关注自媒体碎片化趋势所引发的心理异常、智能手机与心理干预的深层关联、社交媒体的使用如何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带来冲击以及网络成瘾问题的神经心理与行为机制等热点议题。而且,本书内容扎实、理论前沿,因书中对儿童和青少年异常行为的研究而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大奖,本书还被美国及欧洲多所知名大学选为指定教材。傅小兰、林红、马皑、孟馥、乔志宏、吴和鸣、伍新春、赵旭东8位心理学界知名专家学者联合推荐了本书中文版。

科普类小众书籍《深渊回响:一位法医精神科医生的工作手记》中,与罪犯打交道30年的格温医生这样来描述精神卫生领域的现状:“犯罪嫌疑人能够接受这样的专业治疗,算是社会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进步。不过讽刺的是,他的受害者和遭受案发现场冲击的目击者都不太可能得到这样的待遇,而且要不是因为犯了罪,他也大概永远不可能得到。”生活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可能会在特定的环境和时间里,有一些异于常人的表现和行为,另外,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异常的心理特质。作为心理健康及助人领域从业者,我们在日常实务工作中接触到很多面临心理困扰的人所遭遇的一个巨大阻碍就是因为对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缺乏足够正确的认识而产生的病耻感。尤其当受困的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时,家长往往出于保护的善意却延误了最佳干预时机,直至问题升级恶化到无法回避或掩盖的地步才愿意寻求专业帮助。此举不仅让当事人承受更多的身心痛苦,还增加了干预的复杂性和困难度。为此,厦门朴生心理的两位译者老师始终致力于专业心理学知识的大众化和心理健康科普工作,不断将国际前沿、权威的学术研究成果引入国内、翻译出版,旨在促进社会公众对常见心理问题和精神障碍的认知与理解,引导大众尤其是家长树立对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正确认识,提高心理健康素养,破除对精神心理疾病的“污名化”和病耻感,在自己或身边人遇到心理困扰时能及时发现、干预或寻求专业帮助。

(厦门朴生心理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