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生心理咨询
  • 首页
  • 朴生团队
  • 心理咨询
    • 了解咨询
    • 你需要吗
    • 如何预约
    • 如何收费
    • 注意事项
  • 阅读科普
    • 行业动态
    • 专业科普
    • 父母之道
    • 自我探索
    • 亲密关系
    • 职场心理
  • 社会责任
    • 企业EAP
    • 近期活动
  • 关于朴生
  • 联系我们
  • 搜索
  • 菜单 菜单

遭遇紧急情况,比起求助,教会孩子这件事更重要!

2021年3月22日/在: 亲子关系, 阅读科普 /通过: shi

 

文章来源:常青藤爸爸(ivydad_ivydad)

 

 

平时的安全教育里,咱们恐怕都没少跟孩子说这句话:

遇到走丢了这样的紧急情况,一定要跟别人求助啊!

 

可是,在教孩子求助的时候,有一件事更重要,那就是告诉孩子找什么人求助——毕竟警察叔叔不可能时常相伴我们左右。

之所以想到这件事,是有两个新闻一直让常爸印象深刻。

 

第一个发生在去年5月,郑州的一个小女孩上了公交车后没有直接向后走,而是紧紧盯着司机说:“我害怕。”

原来,女孩发现自己被一个男子尾随。惊慌之下,她连书包都丢掉了。果然,女孩上车后,有一个男子也上了车。

女孩吓得一直哭,司机师傅一边安慰,一边告诉女孩“站到终点站,报警”。到终点站后,司机叔叔把女孩托付给认识的蛋糕店店主,并让店主陪着女孩等待警察到来。

最终,警察把女孩平安送回了家。

第二个发生在2018年11月,也是在公交车上。

 

云南昆明的一个小女孩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一个50岁左右的男子上车后坐到她旁边的位置上。

没过多长时间,女孩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并站在公交车过道里。一直快到终点站时,女孩跑到司机旁边说:“叔叔,我特别害怕,能不能打个电话给我妈妈?”

司机以为女孩的手机丢了,没想到女孩说:“有个叔叔摸我。”

一句话让司机怒气冲天,一边安慰女孩并把女孩交给保洁员,一边控制猥琐男并报警。

最终,女孩安然回家,女孩的妈妈还特地给司机师傅送来了锦旗。

两个女孩,两次求助,都让自己化险为夷。

是她们太幸运,总是遇到正义之士吗?

 

在常爸看来,勇气和运气成分固然有,但同样重要的,是她们选对了求助对象。

公交车司机,这个职业特性就决定了他们见多识广,而且多是热心肠。常年身处公共服务行业,更愿意伸出援手。而且,“铁打的司机,流水的乘客”,公交车是司机的“地盘”,他们要联系同事、报警自然也更便利。

女孩们没有向乘客而是向司机求助,大大提高了自己被帮助的几率。

所以今天就来个小提醒,关于如何有效求助,各位爸爸妈妈十分有必要为孩子补上这一课。

一群人和一个人,向谁求助更有效?

这个问题我问过小小常,他的回答是:“当然是一群人啊,人多力量大啊!”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况且还有一句著名的歌词也说的是“如果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可是,在求助这件事上,可能还真是个例外。

 

1964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新闻报道轰动全美,文章名称是《37人目睹凶杀案,却无人报警(37 Who Saw Murder Didn’t Call The Police)》。

根据报道所说,1964年3月13日凌晨2:30,28岁的女孩Kitty Genovese下班回公寓。当她刚刚下车时,就发现有一个男人拿着刀试图袭击她。Kitty慌乱地准备跑开,不幸的是,她还是被男人一把抓住并被扎了2刀。Kitty哭泣着大喊救命。有邻居听到了,透过窗户喊了一句:“放开那个女孩!”

凶手害怕有人报警就跑掉了,Kitty则挣扎着朝自己的公寓走去。但让人没想到的是,10分钟后,凶手又回来了。

这一次他不仅又扎了Kitty十多刀,还强奸了她,临走还偷走了她的钱。报道中说,这半个小时内共有38个目击者,但没有一个人报警。

最后终于一个邻居发现了浑身是血的Kitty,但当警察和救护车都赶到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因为这篇报道,这个案子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注意,他们想要了解人们不愿意伸出援手的原因。心理学家Bibb Latane和John Darley由此提出了旁观者效应(Bystander effect):
旁观者效应

在紧急情况下,一个人在有其他人在场时,出手帮助的机会降低,援助的几率与旁观者人数负相关。换句话说,旁观者数量越多,他们当中任何一人进行援助的机会越低。

虽然后来有人认为报道失实,当时没有那么多目击者,但“旁观者效应”却在很多次试验中被证明有效。

紧急情况下,在场的人越多,每个人认为自己承担的责任感就会越低,因为他们会觉得“即便我不帮忙,别人也会帮忙的”。当所有人都在等待别人去行善时,也就意味着没有人伸出援手。

所以,遇到紧急情况,向一个人求救往往会比向一群人求救更有效。

 

我们可以凭借直觉选择一个可能会帮助自己的人,盯着对方的眼睛,说出求助的内容。

目光接触会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让对方对我们更在意,也会认为我们更真诚、友善。同时,目光接触也会给对方带来了些许道德上的压力,让对方感觉有责任帮助我们。

如果感觉自己身处危险之中,你甚至可以让孩子拉住对方的衣袖以寻求帮助,尤其在公共场合下,既给了这个大人一定的压力,又能让他感受到孩子的急迫和害怕,会更加容易帮助到孩子。

具体场景下,孩子一个人如果迷路或遇到其他紧急情况,身边没有警察、保安时,请教会他用直觉找个看起来友善的大人,然后用自己楚楚可怜的眼神看着对方说:“您能帮帮我吗?”
西装革履的大叔和衣着随意的小情侣,谁更可能伸出援手?

关于这个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常爸的第一反应是:小情侣。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成本。

在决定是否要帮助别人之前,想必所有人都会掂量一下成本问题,就是我帮助了对方,我需要付出什么。显然,付出的成本越低,我们也就越愿意成人之美。

1

时间成本

大叔西装革履,可能是在去办事的路上,也许没有时间和耐心认真听你的求助,就行色匆匆地走了。所以在这点上,小情侣则有巨大的优势。一般出门约会的小情侣,时间都很充裕,并不着急赶路,约会时心情很也不错。而且,为了塑造在对方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也很乐于帮助他人。

平时教孩子多点眼力见儿,能看出什么人比较忙,什么人比较清闲,打听个事,求个帮忙也会更方便。

2

经济成本

让对方用最低的代价帮助自己,最现实的可能就是借个电话打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打110报警让民警来帮忙。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一定要让孩子背熟基本的家庭的信息,比如父母的名字、电话、家庭住址等。
除此以外,也要教会孩子们求助的几个“地标”,比如银行(到处都是,且都配有保安,坏人不敢轻易尾随)、派出所和居委会(热心大妈多,拒绝孩子请求概率低)等。选择进入这些地方找人求助,成功概率要高很多。
总结一下:

① 教孩子要敢于求助,千万不要不好意思;

② 紧急情况下,抓住一个人,盯着对方求助,比向一群人求助更好;

③ 要有眼色,找比较闲、心情好的人求助,比如约会的情侣、公园里打拳的人等;

④ 要简化求助程序,降低对方的成本;

⑤ 附近有银行、居委会、派出所等“地标”时,进入这些地方求助

 

还是那句话,学会求助很重要,学会有效求助更重要。

俗话说,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事实上很多研究也证实了,帮助别人可以让自己获得更高的认可度,有更多机会与他人产生社会联系,最终会提升对自我的满意度,生活质量也会更高。所以,告诉孩子,遇到紧急情况,不要觉得麻烦别人是不好意思的事。

而作为大人,遇到需要帮忙的孩子,希望我们也能主动伸出援手,给他们打造一个安全健康又幸福的环境,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出一份力。

不管是被帮助的人还是提供帮助的人,也都会感到特有的一份开心。

 

参考资料

https://medium.com/@tjajal/the-helpers-high-the-neurobiology-of-helping-others-ea155e22bd3c
https://thriveglobal.com/stories/helping-others/
https://www.huffpost.com/entry/international-day-of-happiness-helping-_n_6905446
https://www.alleydog.com/glossary/definition.php?term=Helper%27s+High
https://journals.lww.com/psychosomaticmedicine/Citation/2016/05000/The_Neurobiology_of_Giving_Versus_Receiving.7.aspx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6867078/
https://www.semel.ucla.edu/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The%20Neurobiology%20of%20Giving%20Versus%20Receiving%20Support.pdf
https://money.usnews.com/money/personal-finance/articles/2012/04/04/why-helping-others-makes-us-happy
https://www.history.com/topics/crime/kitty-genovese

END

常青藤爸爸:该公号由耶鲁大学毕业,在世界顶级投行工作多年的奶爸运营,旨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预约咨询请添加助理微信

 

编辑: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标签: 亲子关系, 亲子教育, 亲子沟通, 厦门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厦门心理健康, 厦门心理咨询
分享本文
  • Share on WhatsApp
  • 邮件分享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百度贴吧
  • 分享到QQ好友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3/2021032204143627.jpg 420 720 shi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1/2021010908330697.png shi2021-03-22 12:31:112021-03-22 12:31:11遭遇紧急情况,比起求助,教会孩子这件事更重要!
您可能会喜欢
让孩子与平凡为敌,是精英教育最大的失败
比成瘾更可怕的是孩子没有游戏的能力
父母,要有甘当背景的勇气
精神分析不死(上)
2017,聊聊“心理”话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
“不”的正确打开方式,你会吗?
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

最新文章

  • 关于心理咨询中的一些常见疑问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36
  • 如何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心理咨询师?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25
  • 羞耻感: 隐藏在心理问题背后的体验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16
  • 咨询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些什么?2023年3月9日 - 下午1:11
  • 心理疗愈的本质是什么?2023年2月15日 - 下午3:44
  • 心理问题背后的意义2023年2月15日 - 下午3:36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2022年12月6日 - 下午7:42
  • 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下篇)2022年11月21日 - 上午9:17
  • 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上篇)2022年10月8日 - 下午2:16
  • 如何让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更有效?2022年9月19日 - 下午4:15

扫一扫,加关注

联系朴生

  • 微信公众号:朴生心理
  • 电话:15859242450
  • Q Q:2753927559
  • 微信:presence2017
  • Email:hello@pushengxinli.com

成长从来都是关于自己一个人的事
咨询师不会也不能代替你完成
但是  我们可以让成长
不那么孤独无助
因为
此刻  我在

友情链接:厦门心理咨询 | 厦门心理辅导 |

首页 | 关于朴生 | 朴生团队 | 朴生服务 | 联系朴生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759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1468号

你爱的究竟是孩子,还是自己的欲望? 关于网络远程心理咨询的一些常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