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生心理咨询
  • 首页
  • 朴生团队
  • 心理咨询
    • 了解咨询
    • 你需要吗
    • 如何预约
    • 如何收费
    • 注意事项
  • 阅读科普
    • 行业动态
    • 专业科普
    • 父母之道
    • 自我探索
    • 亲密关系
    • 职场心理
  • 社会责任
    • 企业EAP
    • 近期活动
  • 关于朴生
  • 联系我们
  • 搜索
  • 菜单 菜单

你爱的究竟是孩子,还是自己的欲望?

2021年3月21日/在: 亲子关系, 阅读科普 /通过: admin

 


人爱自己的欲望,

而不是被欲望的东西。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文丨村长盛

图片源自网络

01


说有一个段子,在一个电视节目上,主持人问女嘉宾,“听说你女儿跟你关系很好,她特别黏你。”

女嘉宾说:“是的,我是她最好的朋友,她什么都愿意和我说。要出门了,要去哪都会先给我说,我一般都会同意,然后她人到了去玩的地方,就给我拍张照,定个位,玩差不多一两个小时就给我发个小视频,我都不会干预的。”

主持人又问:“那女儿会觉得你烦吗?”“不会啊,她跟我关系很好啊,什么都会告诉我,就连叛逆期的时候,她也过度得很顺利,如果想发火,还会问我,妈妈我可以扔东西吗?我说可以,她才会扔。”

主持人:“女儿有男朋友吗?”女嘉宾:“没有,她同性的朋友都不多,生活上还是比较亲我的……”。

主持人:“那你女儿今年多大?”

女嘉宾:“22岁 … …”


02

妈妈,抱抱我好吗?



朋友中有一个妈妈,如果按照现今世俗社会的标准来衡量,她绝对是那种成功人士:有几家自己的公司,盈利状况也不错,孩子听话,夫妻恩爱。与一般的女强人不同的是,她还非常注重自我成长,闲暇之余一直参加各种心理学课程,谈起各种心理、教育理论,也头头是道。

身边的朋友注意到她有个特点,就是平时特别喜欢在各种场合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并且反复强调:“为人父母,我们要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并时刻关注他们的动向,这样才是负责任的父母!”

我问道:平时也是按照这个理念来跟孩子相处吗?

她回答道:当然要做到啊!和孩子一起逛街,如果他突然停下来,我会马上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问他为什么不走了呢?如果儿子回答说他累了,我会语重心长地教导孩子:“可是你的今天的任务还没完成哦!今天还是你主动提出来要逛街的,如果自己选择的事情都不能坚持的话,以后注定会失败的哦!你是男子汉,所有困难都可以战胜的哦!”然后起身拉起孩子继续走。

“孩子放学回到家,我会把孩儿子叫到身边,详细询问当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并让他“反省”,哪些事情做的好,哪些事情做得不够,以后不许再犯这样的错误……每天的例行沟通,可是我们母子间让亲情流动的最好方式啊……”

言谈之间,难掩自得的表情……


每当听到她自信满满地讲述她这一部分的故事,我心里总有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

这位妈妈看似尊重孩子的背后,其实是在换着法子控制孩子,最终来满足她自己的欲望:她要求孩子事无巨细的向自己汇报,是希望能够好好掌握孩子所有的心理活动;同时给孩子灌输自己的成功人生信念:“你绝不能失败”、“任何时候都要勇敢”、“你要努力、你要奋斗”、“人生就是要像我这样成就卓越”之类种种。这些信念可能曾经帮助她自己在职场上步步高升,但她却在孩子自主迈出探索的第一步之前,就将她自己的那些人生信条一股脑灌输到孩子脑中。

更可怕的是,她只看到了孩子的表现和行为,并利用所学的心理技巧让孩子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式去成长,却没有觉察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要。有时,孩子说累不愿意走路,也许他内心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妈妈,抱抱我好吗?”



03

如果你过得不好,我死不瞑目!



按照科胡特的观点:当我们把另外一个独立的个体当做自己的一部分来使用,用来达到我们自己的目的,而并没有把他体验成一个和我们自己不同的人,那这个被利用的他人就成为了一个自体客体。

本来,这种把他人当成工具来使用的技巧是婴儿刚出生不久后为了活命的本能。可是放眼四周,这种原始、野蛮的技巧被很多父母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并且使用的炉火纯青。

举个例子:有些父母强迫孩子去学习各种才艺,要求近乎到变态的严苛,完全不顾及孩子本人的感受,却只为了自己享受孩子在人前展示才艺的那几分钟。每当看到有家长强迫自己孩子在众人面前炫才艺,不自觉地会脑补解放前万恶的旧社会里常见的一个情景:天桥下耍猴戏艺人一边敲破锣,一边用皮鞭狠狠抽打一只上蹦下跳的猴子,嘴里还不住的吼着:翻跟头!转圈圈!快快…….


热剧《我的前半生》中,罗子君的母亲——“烈焰红唇”薛甄珠女士为了保住女儿子君的婚姻,声色俱厉地找小三算账;女儿离婚后,她又不时地去探望和鼓励,给她勇气开启崭新的人生;遇到金龟婿+男神的贺函,又千方百计地让人撮合他和子君的婚姻。

这个浑身都是戏的老太太为她女儿所做的一切,背后的含义是——“你是我的女儿,我怎么能让你过的不好呢?如果你过得不好,我死不瞑目!”


04

真正的养育其实是逐渐分离的过程



现在有很大一部分父母给两三岁孩子用的水杯是不易碎的硅胶和塑料材质。多数父母会觉得理所当然,这个不是为孩子安全考虑吗?不过转念想想,让孩子用这种杯子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怕孩子不小心敲碎之后不小心伤到自己。但将来他总要独自一人去面对这个残酷的社会,我们总不可能把所有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东西都隔离吧。

孩子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聪明多了: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给孩子用陶瓷杯是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环境,也是一个“恰到好处的挫折”。哪怕孩子不小心敲碎了,之后他就知道这个杯子是要碎的,他下次拿的时候会更加小心。

作为父母,与其想方设法为他们创造一个虚幻的安全堡垒,不如在适当的条件下让他们认识到真实世界可能存在的危险,并学会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父母在早年的这些真实环境模拟,都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分离做准备!

龙应台在《目送》中感叹道: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05


弗洛姆是对母子关系解析得最好的心理学家之一,他认为:母爱的真正本质是关心孩子的成长,也就是说,希望孩子与自己分离。母亲必须容忍分离,而且必须希望和支持孩子与她分离。正是在这一阶段上,母爱成为一个至为困难的任务,它要求无私,要求能够给予一切,而且除了所爱者的幸福以外一无所求。

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上,许多父母未能完成这一任务。检验父母是否真正具有爱的能力,就看他们是否愿意接受分离,并且在分离之后依然能过好自己的生活。

如果固执地霸占孩子的生命空间,孩子的世界只能狭小,甚至残缺。要么以后他极度叛逆,觉得自己被干涉太多,要么他不敢有太多自己的想法,只敢遵循父母的准则。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心理压力过大,要告诉自己:父母没有恶意,只是做事不妥,天下没有完美父母,我作为父母也会有所不妥。放下成为完美父母的妄念,自己的心就拓宽了。同时,努力寻找扩展自己的生活圈,让自己活得精彩,先从自己做起,学无先后,达到为师,让你的孩子也被你的生活态度感染,从而过好自己的人生。


总是那些我们相处、相爱、本该相知的人在蒙蔽我们。即便这样,我们仍然爱着他们。
——诺曼· 麦考连

(本文内容为厦门朴生心理原创,版权归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所有。

转载请联系15859242450,并注明出处。)

 

预约咨询请添加助理微信

 

编辑: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标签: 亲子关系, 亲子教育, 亲子沟通, 厦门专业心理咨询师, 厦门心理咨询
分享本文
  • Share on WhatsApp
  • 邮件分享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百度贴吧
  • 分享到QQ好友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3/2021032103581572.jpg 420 720 admin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1/2021010908330697.png admin2021-03-21 12:08:002021-03-21 12:08:00你爱的究竟是孩子,还是自己的欲望?
您可能会喜欢
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工作/治疗联盟与对联盟的突破
“哎!你踩到我了!”丨当自我边界被侵犯时
厦门朴生心理新书出版:《沙盘游戏疗法案例与应用》
首次心理咨询前,你需要了解什么?
医患关系背后的心理动力
比成瘾更可怕的是孩子没有游戏的能力
"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体验?"

最新文章

  • 关于心理咨询中的一些常见疑问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36
  • 如何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心理咨询师?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25
  • 羞耻感: 隐藏在心理问题背后的体验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16
  • 咨询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些什么?2023年3月9日 - 下午1:11
  • 心理疗愈的本质是什么?2023年2月15日 - 下午3:44
  • 心理问题背后的意义2023年2月15日 - 下午3:36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2022年12月6日 - 下午7:42
  • 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下篇)2022年11月21日 - 上午9:17
  • 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上篇)2022年10月8日 - 下午2:16
  • 如何让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更有效?2022年9月19日 - 下午4:15

扫一扫,加关注

联系朴生

  • 微信公众号:朴生心理
  • 电话:15859242450
  • Q Q:2753927559
  • 微信:presence2017
  • Email:hello@pushengxinli.com

成长从来都是关于自己一个人的事
咨询师不会也不能代替你完成
但是  我们可以让成长
不那么孤独无助
因为
此刻  我在

友情链接:厦门心理咨询 | 厦门心理辅导 |

首页 | 关于朴生 | 朴生团队 | 朴生服务 | 联系朴生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759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1468号

让孩子与平凡为敌,是精英教育最大的失败 遭遇紧急情况,比起求助,教会孩子这件事更重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