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动力学咨询的态度:咨询中的温度和力量
精神分析式心理治疗愈来愈成为一种公认的态度:
它是一种抱着开放的好奇心来尝试理解一个人内在的
那些无意识念头、愿望、担忧、冲突、
防御和认同的方式。
——McWilliams, N.
重视过往的心理体验
心理动力学的咨询,十分关注来访者他们曾经的体验对现在所造成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一点是动力学工作的基础。动力学的心理咨询工作是要尝试去理解:个体过往的经历和体验对于当下的幻想、愿望、恐惧、焦虑、需求、念头以及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视角和理解方式,可以让来访者逐渐将自身适应不良的(让自己痛苦的)那些行为连接到过往经历中的重要事件和体验,这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通过在情绪和感受上建立的联结所获得的自我理解和洞见是非常深刻的,这也是为什么动力学取向咨询模式会比其他心理咨询模式的治疗效果更为持久和有效。正如小说家威廉福克纳所言:“过往从未逝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而已。”
在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过程中,了解过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们早年的那些重要关系体验,以及伴随而来的丧失、依恋构成了我们如今的意识和行为模式。将过去同当下的体验进行联结是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的重要工作之一,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更好的来理解内心的愿望、恐惧、冲突都来自何处。特别是当我们经历过(或处于)常年、持续的心理创伤时,当我们无法通过意识来调节那些让人痛苦的关系模式、念头和感受所折磨时,我们就可以尝试着去理解:这些让我们痛苦难耐却又挥之不去的东西,它们是如何发展出来的?又是怎样附着到我们身上,难以摆脱的?倘若无法理解我们早年的关系模式对当前心理功能的影响,会让那些深层的影响因素持续、紊乱地侵扰我们当下的生活,这边是经常看到的现实问题:“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特别容易受到渣男的青睐!”
“特别困惑,为什么长着长着,我就长成了我所讨厌的父母那样的人了!”这就像是萦绕于内心中的那些看不见的“幽灵”,会时不时的窜出来吓唬我们。一旦当我们能够把它放到阳光下来看的时候,它就不会变的那么恐怖了。
彼此尊重
在动力学的咨询中,尊重的态度指的是,咨询师会始终相信,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是有着独立界限的。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会始终去理解和尊重:只有来访者自己才能够完全接触到他们自己内心的真实体验,因此也只有来访者自己可以最终决定什么是适合的咨询方式、咨询的进度该如何开展以及咨询应该进行到怎样的深度。也只有来访者自己最清楚他们内在的核心动力,也就是那些深层的恐惧、焦虑、幻想和欲望。所以,也只有来访者自己可以决定他们想要改善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改善。
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念:那些在早年重要关系中经历过被忽视、被抛弃甚至被虐待体验的来访者,他们的过往经历中往往缺乏真正被尊重的体验。他们曾经的愿望没有真正地被看到,他们曾经的声音没有被真正地听到,他们曾经给的感受没被真正地认可,因此他们是靠着一个强大的“假自我”一样人格面具才能存活至今。这样的关系模式将会不可以避免地在咨询过程中反复的呈现出来。
尊重的态度,可以让咨询师能够更好的听到来访者的内心愿望,而不是将咨询师自己所认为的那些“最专业的意见、最有效的方法、最牛逼的技巧”强加到来访者身上。尊重的态度,给予了咨询过程一定的自由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来访者得以喘息和休息,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参与到改善和成长的过程中来。
尊重的咨询态度,有着这样的信念:真正的治愈和成长,只能是存在于来访者自身的。这也就决定了,真正的心理咨询,不是简单的将答案或建议告知来访者就一了百了的。因为那可能是让来访者再一次重复了他们早年那种无助的状态。真正的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帮助前来求助的来访者一起去发现他们内心中所隐匿的那些愿望、恐惧和幻想,会一起去应对早年曾经无法面对的痛苦体验,并尝试去理解他们曾经的选择是多么的无奈和艰辛,会共同去理解他们是如何成长为现在这个样子的。
尊重的态度,还体现在咨询师会时刻抱有一定的耐心。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他们始终坚信:内心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访者需要一些时间让咨询师得以放心地陪他们一起进入内心中的那些灰暗地带。因此,精神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其效果的展现需要的一定的时间。而且时间会因人而异,可能是6次、10次、20次、50次… …甚至是更长。
抱有好奇心
心理咨询中的好奇心,指的是咨询师会发自内心的想要了解来访者身上更多的内容。正是出于好奇心,咨询师可以更好的帮助来访者来探索他们经历当中的那些细节,并且发现这些细节之处是如何通往他们内心之中那些深层的愿望和恐惧的。
在咨询工作的过程中,咨询师会对来访者的经历保持完全的开放,因为这是好奇心的核心。这就要求咨询师尽量去搁置或者摒弃自身的偏见和以往固有态度。因为只有真正的对来访者的经历和体验抱有完全开放的好奇心,对来访者的生活保持真诚的兴趣,才能帮助他们将自己那些未曾分享给他人的部分在咨询中分享出来。而这正是通往更好的理解自己和改善的必经之路。
咨询师的好奇心涵盖范围很广。既包含来访者说了什么,也包括他们在故意隐藏、不说出的那些部分,也会涉及到咨访之间的互动体验。对这些细节的关注和兴趣,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咨询师来感受到来访者是如何对内外部的刺激做出反应的。同时,精神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可以利用自己真诚的好奇心,向来访们传达这样一个重要的理念:“即使你表达出的内容让人感到无聊、愤怒、沮丧甚至是绝望,我仍然有兴趣来了解它们,因为它们属于真实的你。”对于一部分早年经受过严重心理创伤的人来说,仅仅是表现出对他们经历和感受有着真实的兴趣,仅仅是这份发自内心的好奇心,本身就具有巨大的疗愈作用。
不评判
接纳自我局限
弗洛伊德对于精神分析心理治疗有一句精辟的描述:“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分析性的关系是以承认现实为基础的,这种关系容不得半点虚假和欺骗。”这就是对于心理治疗中现实和局限的强调。
前来求助的来访者有着自己各种各样的局限,提供帮助的咨询师亦然。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可以提供有效的帮助,前提就是他们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咨询师自己本身作为一个真实的人,不是无所不能的,他们在咨询的过程中也是有着局限的。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局限,咨询和治疗设置才会是必须的。在设置的框架下,我们每次的咨询会在预定的时间段、约定的地点、在特定的环境下以及按照一定的流程开展起来。咨询设置和框架是为了弥补咨询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存在的不足,咨询师们通过保持设置的稳定来营造安全、抱持、具有疗愈作用的咨询环境。
同时,咨询师还接纳他们自己作为真实的人,也有着情感和智力上的弱点。能够接纳自己也是具有不足和限制的,而且能够和自己的限制进行工作,这会对来访者有着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因为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丢人,真正丢人的无法面对和接受它的真实存在。从来访者的角度,看到并可以理解咨询、咨询师也是有着边界的,看到他们是可以真正接纳自己的不足的,会营造安全、可接纳的咨询空间,可以让来访者在其中放心的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另外,一个现实的局限是:一位咨询师不可能适合所有类型的来访者。这就是咨访之间的匹配问题。包括时间、地点、费用、专长、心理类型以及近期现实因素等方面的匹配度。
共情
婴儿在早期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学会读懂成人语言背后的非言语信息,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建立内在的心理运作模式。因此,在动力学的咨询中,咨访之间的互动就不仅仅是在语言层面上的沟通,还有非语言维度上的交流。
咨询师们非常清楚,带有共情的情感联结会激发来访者早年的相关体验,并经由治疗性的干预来达到修通的目的。形象的来比喻,共情的态度是动力学治疗可以发生、发展的肥沃土壤,正是共情的参与才滋养了来访者的成长。这对于那些在以往的经历中缺乏情感同调和依恋问题的来访者来说尤其如此。
然而,咨询师们会把握适度的共情和过度认同之间的界限。真正的共情不是迷失在来访者的主观体验之中而无法进行客观的反思和干预,而是会维持咨询师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我参与到来访的内心世界中去。
共情的过程中,过多的卷入会侵扰治疗的客观视角,影响咨询师使用治疗工具的能力。所以,带着卷入的参与而不是融合,这是成熟共情的主要标志。动力学取向的咨询师,经过严格和漫长的专业训练以及个体分析体验,他们特别擅长在带着共情的参与和保持距离的观察之间的平衡,即在情感同调和客观观察之间的摆荡。这是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核心态度,也就是为什么说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是一种温度和力量的结合。
灵活性
心理咨询中的灵活性使咨询师能够适应来访者个性化的需求,从而提高咨询效果。如果咨询师觉察到来访者此时内心有些强烈的内容想要即可表达出来,咨询师会适度延缓提问的节奏,这就是灵活度的表现。
理想的咨询过程,是咨询师灵活的跟随着来访的内心节奏,而不是僵化地遵从治疗步骤来按部就班。灵活的咨询师可以跟随来访者流动的幻想,从而陪伴他们一同探索内心的未知旅程。
勇气
接受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工作,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对于来访者和咨询师都是如此。
希望
心理动力学治疗中最后一种态度就是希望。治疗的希望是基于我们的知识、技能以及感受体验而发展出来的一种信念,即坚信动力学的咨询或治疗过程,是能够让人受益的。
早年严重创伤的来访者会常常体验到强烈的无助和无力感,而且会在咨询的过程中呈现出来,这感染着咨询师体验到同样的情感。咨询师会试图帮助来访者探索这种绝望感的发展历程,这能够帮助他们改善与这种痛苦感受的关系。
希望感,也基于咨询师的专业知识和受训技能,即同来访者一起理解他们内在和外在的发展历程,共同寻找新的资源,做出更具适应性的决定。
动力学的心理咨询,正是在绝望的阴霾中抱有希望,在来访者痛苦的挣扎中发现改善的萌芽。这是智慧与情感的结合,亦是温度与力量的整合。
就像一位当代著名精神分析师Lichtenberg所描述的那样:“精神分析师们坚信,治疗旅途将会引领人们进入这样一个领域,在那里,我们内心中的诚实感、主观能动感、掌控感、自我价值感、情绪耐受能力以及满足关系的能力终将会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Janet Bachant(2019).Exploring the Landscape of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Psychodynamic Therapy.Ipbooks.
2.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麦克威廉斯(著),曹晓鸥/古淑青(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
(本文内容为厦门朴生心理原创,版权归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所有。转载请联系15859242450,并注明出处。)
预约咨询请添加助理微信
编辑: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