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4步,判断心理健康程度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盛文哲

判断“心理健康不健康”的4条标准

如何/来判断一个的行为、心理状态是健康或者是不健康的?这其实是社会大众很感兴趣的一件事,同时也是跟我们每个人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的一个问题。
不过,这一问题却十分棘手和困难。之所以很难判断心理健康或不健康、正常或异常,主要有两点。
其一,界限模糊
在健康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与不正常的状态之间,其实并没有一道明晰、确切的鸿沟。当代精神卫生专业领域逐渐达成的共识是,心理状态其实是从健康到不健康之间的谱系。
其二:难以测量
心理健康涉及到内在的心灵状态,它看不见摸不着,并不像我们的身体生理数据那样的客观、量化、好测量。
千百年来,从原始人类到当代文明,关于什么是心理健康?什么是精神不正常?有着诸多和长久的争论。
心理分析师卡尔.荣格(C.G Jung)在他的博士研究论文《所谓神秘现象的心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研究》中就写到:“我坚持认为,从广义上来讲,所谓精神病(即不健康的心理或精神状态),是患者疾病的心灵与医生自以为正常心灵之间的交流切磋,而它们都是主观层面的”。当代心理治疗的鼻祖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也有过类似的观点:“所谓正常人,就是在梦中发作精神病的人;而精神病人,就是那些睁着眼睛做梦的人”。
既然正常人与异常人之间的差异是如此的模糊和混乱,那有没有一些简单、实用、靠谱、易操作的评估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来快速判断自己或者他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呢?
确实是有的。其实长期以来,有一大批心理健康领域专业从业者始终致力于对健康和异常状态之间差异的观察、描述以及研究总结工作。这其中有一些科学心理学取向的临床心理学家,他们虽然也认同心理健康评定标准的复杂性,但他们更赞成需要一些直观、具体的判断标准来供相关专业人士和社会大众认识和掌握,这对于促进心理健康地大众科普是有很有好处的。
在此,我们介绍一种美国临床心理家Jeffrey S. Nevid等人所提出的,用来判断心理健康与否的几条标准,他们认为,如果从以下这些方面来综合考量一个人的行为和情绪状态,可以高效、直接地评估出个体心理健康或不健康的程度。为了方便大众的理解和使用,我们对这些专业临床评估和判断维度进行了分析归纳整理,将其概括为4个方面:
  • 个体行为的离奇、怪异程度
  • 个体对客观现实的扭曲程度
  • 个体感受到的主观痛苦程度
  • 个体行为适应不良或行为伤害程度

行为离奇、怪异程度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那些离奇古怪、一般不常见的行为往往会被我们认为是心理不健康或不正常的人所具有的。比如,如果有人经常而且坚信说自己能看到其他人都看不到的东西或是听到一些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奇怪声音,那他很可能是心理状态不太正常的。精神医学临床诊断中的“幻想、幻觉”等条目就是基于这一原理。
荣格在其自传中列举了他曾经治疗过的大量行为怪异的个案材料,比如有一位被诊断为“精神分离症”的老太太就是因为她怪异离奇的行为举动:她只愿吃流质的食物,而且是用自己的手指沾着慢慢吃,所以哪怕是喝一碗粥都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另外,她还经常会双手有节奏的在空中挥舞着手臂,做出类似穿针引线一样动作,十分的诡异。
另外,行为表现不常见,它本身并非异常或并不一定就是不健康的。比如说,某项运动的奥运冠军或世界吉尼斯纪录的保持者,他们可以做到很多常人无法完成的事情,跑的最快、跳的最高、扔的最远,或者吃地最多。不过我们一般不会说他们这些人是心理不健康的。
再举个例子,如果有个人,他一到人潮密集的广场或站在拥挤的电梯里就感到莫名的惊慌失措,这就是属于不太常见的范畴,也会被认为是心理不健康的行为。所以,行为越加的离奇怪异、越不常见,就越有可能是心理不健康地。
对客观现实的扭曲程度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身体感觉系统和认知过程会使我们形成对客观环境的精确心理表征。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所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在现实客观世界中都是有据可循的,或者是基于客观存在的事实的。看到不存在的东西和听到不存在的声音会被认为是一种幻觉,而幻觉往往被认为是潜在精神障碍的征兆之一。同样,持有缺乏事实依据或理由的不现实想法或者妄想观念,这样的行为也可能被认为是出现心理问题的征兆。比如:有人老是觉得前苏联克格勃组织或希特勒秘密警察部队正在千方百计地抓捕自己;或者是不断的声称自己能够和远在几千万年光年以外的神秘物种通过脑电波的来进行沟通;也可能有些精神不太正常的人会老是觉得自己肚子里住着一只猫咪,要求医生帮他救猫咪;还有些中年寂寞富太太常年反复担心别人会抢走自己的老公,坚信有人要密谋算计自己,甚至会到了偏执狂的程度;近年来,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会有很多我们从客观角度看来是身材十分匀称的年轻姑娘坚信自己的身材过于臃肿(胖到没法见人),想尽一切办法来塑性瘦身,最终搞得她们自己身心疲惫。以上这些例子都是幻觉或妄想的典型例子,也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精神病理情况。

主观痛苦感受程度

一些令人感到痛苦的情绪感受,如焦虑、恐惧或抑郁和悲痛,如果超出了个人所能承受的正常范围,则很可能是不健康的。不过,有时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是我们面对情境的一种适应性的反应。因为我们生活中的确会出现真实的威胁和丧失,而面对这些情境时缺乏一定的情绪反应也会被视为是不健康的。所以说,适当的主观痛苦感并不会是不健康的,除非这种感觉在痛苦来源移除后(在大多数人都适应了之后)仍然会持续很长时间,或者这种感觉太过于强烈,以至于损害到了个人的日常生活功能。比如,在经历重大灾难事件(如地震、车祸、绑架等)后,经过几个月或者几年的正常心理应激和适应期,大部分人是可以适应良好的。而其中有些人则会沉浸在强烈或弥漫的哀伤、悔恨、内疚、恐惧等痛苦的体验中长期法无法自拔,这就是心理状态不健康的一个显著标致。像是热播网剧《开端》中的郭姨,她持续数年沉浸在自己的丧女之痛中,变得愈发的偏执报复,最终只能通过极端反社会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怨恨之气。剧中锅姨的心理和行为状态就是十分不正常的,从人精神诊断的角度来理解,她很可能是一位具有反社会倾向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
行为适应不良/伤害程度
那些只能带来负面感受或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可能会被视作是心理不健康的一部分。影响一个人承担其责任或角色或适应其所在环境的行为也可能会被视为是不正常的。根据这一标准,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会严重影响社会和职业功能的严重酗酒和吸烟行为可能就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此外,进人公众场合感觉极度害怕的广场恐怖症,每天要反复洗手或清洁几十次的强迫行为也都属于心理不健康的范围之内。因为这些行为既不常见、也适应不良,而且它会严重损害个体完成正常工作和承担家庭责任的能力。
不过在考虑这一点时,要充分考虑情景特征和社会背景。在特殊时期,那些牺牲自己的生命或不顾自己的安危冲向敌人的人被认为是勇敢、英勇的爱国之士。相比之下,那些由于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而威胁要自杀或尝试自杀的人却更有可能被认为是不太正常的。不过,热播剧《相逢时节》中的富家太太陈昕儿就是坚信有人抢走了自己的老公,还到人家公司门口大吵大闹讨说法,跑上天台以死相逼,差点酿成人间悲剧,这些都是非常具有自我伤害特征的不适应、不健康行为表现。从行为适应不良和伤害性来看,《开端》中的郭姨用自制高压锅炸弹来祸害无辜乘客的行为就是一种极端危险的异常行为。
临床评估与诊断是一门专业技术活,然而这还只是治疗干预的开始。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讲,单纯的评估和诊断对病人来说其实没有任何的实际帮助作用。因此,即便我们可以从一些清晰、客观的判断标准来入手,大致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或行为状态,我们一定要铭记:用专业术语和名称来给人贴标签、下定义,是很容易的。但要想真正的理解一个人,我们必须帮助他洞悉自己行为背后的动力机制,一起去看到曾经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故事,了解这个人所经历的真实体验。也就是说,相比于简单地界定某种行为正常/健康与否,看到并努力理解这些怪异、离奇、不适应、痛苦、危险行为背后的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反而才是心理健康助人领域的关键所在。
END
参考文献
[1] Nevid J S ,  Rathus S A ,  Greene B . Abnormal Psychology In A Changing World[M]. Prentice Hall, 2019.
[2]荣格. 荣格自传:回忆・梦・思考,朱更生(译)[M].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7.[3]李孟潮. 自愈与成长:荣格的生命故事[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