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生心理咨询
  • 首页
  • 朴生团队
  • 心理咨询
    • 了解咨询
    • 你需要吗
    • 如何预约
    • 如何收费
    • 注意事项
  • 阅读科普
    • 行业动态
    • 专业科普
    • 父母之道
    • 自我探索
    • 亲密关系
    • 职场心理
  • 社会责任
    • 企业EAP
    • 近期活动
  • 关于朴生
  • 联系我们
  • 搜索
  • 菜单 菜单

"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体验?"

2021年3月19日/在: 自我探索, 阅读科普 /通过: shi

 

 

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

人生真正的悲剧,是成人害怕光明。

——柏拉图

作者:陶瓷兔子
文章来源:天天成长研习社(Taocituzi77)

 

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体验?


下面有个破千的高赞回答:真希望自己能回答这个问题,等下辈子吧。


我把这个问题和答案转发到几个好朋友的微信群里,立刻便有人冒泡:


原生家庭,幸福,还非常,这三个词怎么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


有个姑娘也响应:岂止是他,恐怕我们80后90初的这一代人,都没什么资格回答。


七嘴八舌的讨论终结于一位朋友一针见血的总结:


自从原生家庭这个词出现以后,恐怕没有谁能说它是非常幸福的吧。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会或多或少的发现自己心理和性格上或大或小的bug:


安全感匮乏;混不吝;极度敏感;选择无能;缺乏自律;控制欲过盛;焦虑;无力感;易怒,等等等等。
 


 

而原生家庭这个词组的出现,像是个万能的接盘侠,让我们对自己所有的不满都有了顺理成章的出口:

 
缺少安全感,是因为缺少高质量陪伴;
极度敏感,是因为没有得到原生家庭的肯定;
选择无能,是因为权威型父母的压迫与控制;
缺乏自律,是因为被溺爱的太深导致无法自立。


 

这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自欺欺人,市面上有大量的心理学书籍在为这样的理论提供各种科学的解释,而我们往往在读着那些书的时候心有戚戚“对啊,我父母也是那样的人”。


快乐的日子自然是有的,只是那幸福像是黑暗中的一片海,看上去深邃广阔粼粼波光,拍出来却只有模糊的,黑洞洞的一团。


相比之下,不幸和不足都太过具象,无论是母亲的指责还是父亲的冷眼,都更容易在我们心中留下声光色齐备的证据。


埋下的那颗种子,一旦被“原生家庭”这个词触发,便会立刻疯长,成为耿耿于怀的芒刺在背。

正如菲利普.拉金那首诗中所写的一样:

 
 
你的老爸老妈把你毁了,虽然他们不是有意为之
他们把自己的缺点传给了你,
又专门为你定制了你专属的缺点。
 
 
我跟我妈关系挺好的,在大多数时候都可以像朋友一样谈天说地,但依然会有一些时刻,会让我产生“这压根没法儿沟通”的绝望感。

比方说过年亲戚家的孩子来做客,对我旅行带回来的工艺品爱不释手时,我妈便会毫不犹豫的大手一挥:喜欢你就拿去吧。

而我只要露出一点不赞同或者不高兴,立刻就会被灌上“小气”“吝啬”乃至“丢人”的帽子。

有一年过年,远房侄子来家里做客,看上了我的一个娃娃,临走时哭闹着非要带走,而我妈又慷慨的应允,并以“你都这么大了还跟小孩争东西,反正放在柜子里你一年又不回来几回”来反驳我的不满时,我爆发了。

我从原生家庭理论讲到人本心理学又讲到家庭系统排列,声泪俱下又引经据典的证明她这个错误的举动对我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并把自己所有的患得患失和缺乏安全感都归咎于她。

时至今日,我依然很清楚的记得自己最后的那句类似质问的结尾:

你到底能不能让我幸福?

我妈那天破天荒的没有拿出以往那套:“我们不都是这样长大的,还不是好好的”的理论反驳我,她只是沉默了一小会儿,说:

妈妈不知道。

那夜我完成了疾风暴雨的控诉,第二天便匆匆收拾了东西回去上班,她在微信上小心翼翼地问我:你那天说的那些心理学的书,能不能给我也下载一份?

我是在带着我小侄女上钢琴课,她像个小大人一样的给我讲解G大调和和F大调,带着得意又狡黠的神情嘲笑我,说“姑姑连这个都不懂”。而我本能的辩解“姑姑小时候可没有私教一堂300块钱的钢琴课”时,才忽然理解了我妈的“不知道”。

是啊,她不知道。

她在我的这个年龄,又哪里有心理学可以读呢?

 

 

他们那一代的人,小时候穷,少年时乱,中年时赶上时代剧变,到了老年的时候,又被信息潮流淹没,这样的时代烙印或多或少的刻在他们身上,成为并不那么可爱的特征。

比如说对权威的狂热迷恋;

 

比如说对体制的盲目推崇;

 
比如对一切新知的排斥乃至鄙夷;
 
比如说坚信着“棍棒之下出孝子”和“到了年龄就应该结婚”;
 
比如那种暴发户般的势利,油腻和俗不可耐。

可他们或许也不想成为那样的人。

他们只是不知道,生活还可以有另外的可能。

 
 
我们与父母的位置早已偷偷的做了调换,我们拥有更好的教育条件,能接触到最新的科技和最权威的观点,我们不像是他们那一代人,只能靠着老一辈口口相传下来的理念生活。

他们不再代表权威的声音,在这个时代里,年轻人才是更强大的人。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

爱和教育都是相互的。

妥协有两种,一种是弱者对强者的让步,一种是强者给弱者的温柔。

我从前总是不理解:为什么要假装大方呢,为什么非要做好人呢,明明是爱为什么不说呢。

现在依然不理解。

而他们或许也很难理解我。

理解不了我为什么只想谈恋爱不想结婚,理解不了我一个女孩子为什么心心念念要出国读书,理解不了那些听起来很陌生的经济学心理学。

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所谓爱,不就是我们可以在互相理解之前,就先选择接受或原谅。

他们不是我的理想父母,我也不是他们的完美小孩。

也不是一定要“非常幸福”才够圆满呀。

各自安好,彼此不负。

就已经是很好的人生。

 

 

预约咨询请添加助理微信

 

 

编辑: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标签: 原生家庭, 厦门心理咨询, 厦门自我体验, 心理成长, 自我探索
分享本文
  • Share on WhatsApp
  • 邮件分享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百度贴吧
  • 分享到QQ好友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3/2021031906394940.jpg 420 720 shi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1/2021010908330697.png shi2021-03-19 14:46:142021-03-19 14:46:14"原生家庭非常幸福是怎样的体验?"
您可能会喜欢
母亲节的建议:做一名真实的妈妈
2017,聊聊“心理”话
心理问题背后的意义
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父母,要有甘当背景的勇气
关于精神分析结案的标准
沙盘游戏心理治疗中沙子的疗愈作用
心理咨询师如何来帮助我呢?

最新文章

  • 关于心理咨询中的一些常见疑问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36
  • 如何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心理咨询师?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25
  • 羞耻感: 隐藏在心理问题背后的体验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16
  • 咨询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些什么?2023年3月9日 - 下午1:11
  • 心理疗愈的本质是什么?2023年2月15日 - 下午3:44
  • 心理问题背后的意义2023年2月15日 - 下午3:36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2022年12月6日 - 下午7:42
  • 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下篇)2022年11月21日 - 上午9:17
  • 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上篇)2022年10月8日 - 下午2:16
  • 如何让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更有效?2022年9月19日 - 下午4:15

扫一扫,加关注

联系朴生

  • 微信公众号:朴生心理
  • 电话:15859242450
  • Q Q:2753927559
  • 微信:presence2017
  • Email:hello@pushengxinli.com

成长从来都是关于自己一个人的事
咨询师不会也不能代替你完成
但是  我们可以让成长
不那么孤独无助
因为
此刻  我在

友情链接:厦门心理咨询 | 厦门心理辅导 |

首页 | 关于朴生 | 朴生团队 | 朴生服务 | 联系朴生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759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1468号

对于焦虑的心理动力学理解 《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发布: 超3亿人有睡眠问题,...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