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心理动力学咨询(下篇)

原创: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精神和心理疾患,呈现的是人类心灵世界最深处的力量。

                                                                                                                                                                     —— C. J. Jung 

 

心理动力学咨询跟聚焦于行为和病症本身的认知、行为取向心理咨询相比,在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咨询中,具体会有哪些工作的方式呢?

01.在此时此刻的关系中重新体验过去,更好地理解自己

当还是孩童甚至婴儿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学习如何跟他人建立关系。也正是早年的那些体验和经历,在我们的内心沉淀和积累,为我们将来所有的关系着上一层底色,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长大成人后的关系模式。
这些关系中的底色会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帮助呢?例如,我们会知道在人际互动里面我们该有怎样的表现;我们如何引起别人对我们的关注或对我们的关爱;当别人生气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应对;或者是在我们成功或失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滋味等等。 
既然是底色,其中就会有重复的部分,它就会不断地套用在我们的所有生活经验里面,所以即便在新的情境下,我们还是会不断的使用已经不再适用的模式,不断的重复使用这个模式。动力学心理咨询过程其实就是通过在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咨访关系中,基于移情和反移情感受来理解你,帮助你认识和理解在早期的这些经历、体验和经验,去更好的理解这些早年的体验是如何在你的内心世界中渲染上一层独特的个人底色的。
帮助来访者去理解自己,这个理解本身可以为他们后面的成长带来非常大的改变。当然,咨询师们会很希望来访者都能够突破他们现有的困境,让他们不要循环在自我破坏或自我中心的状态里面,但更重要的事情是咨询师会帮助他培养对自己新的理解,完善他的心智,让他可以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困境。

02.重视移情、反移情工作

移情现象是动力学心理咨询工作中非常核心的一个工具或者通道,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咨询师来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每个人身上都带有自己的既有的底色和理解定式,而当咨询师和来访者接触的时候,这个既有定式就会浮现出来。移情是特别用在咨询室关系当中,当咨询师与来访者互动的过程中,激活了来访者内在那些既定的关系底色或理解定式。因此,通常个体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即便在面对不一样的体验和情况,他们所应对的方式都和以前一样。其实无论是咨询师还是来访者,当我们不管在关系之中,或者是要去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最先会使用的就是我们已经知道、熟悉的的应对方式。

对来访者来说,接受心理咨询的过程,会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咨询师会创造一个安全、受保护的心理空间让来访者的移情能够很安全的呈现出来,我们可以在与来访者互动的关系状态里面去理解来访者的移情。

这种互动空间,其实是非常难得的一个窗口,咨询师会去理解来访在咨询室中或者咨询室外的人际关系状态,同时咨询师也可以理解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他怎样和人做联结和互动。所以通过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互动,去探索、辨识、理解他们原来的人际互动模式,然后通过新的体验,他可以去尝试改变模式的状态,他还可以和人产生新的联结方式。

在咨询的当下,很多时候来访者是在重新体验和经历他以前的经历和感受,然后他因为我们的咨询工作对于它旧的体验产生新的理解,然后有了新的情感诠释,赋予它新的意义。

咨询师创造了空间,让来访者的移情能够展开之后,咨询师就能从来访者的内在世界里面去理解这个方式的移情,同时运用自己对来访者的理解,就是所谓的反移情,去回馈给来访者他的感受和体验。

 

03.关注并理解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来的,后续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也帮他做进一步的展开,防御机制就是我们用来应对世界的工具。它是我们潜意识里面的东西,帮助我们很好地去思考和理解怎样在社会和世界上进行活动。所以其实每个人身上都会带有一些防御应对的策略,其实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社会体验,或者是帮助我们免于一些痛苦的的感受。防御是一种适应性的应对策略。

但为什么来访者会特别想要寻求咨询工作的帮助,通常都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可能遇到了一些他们觉得不顺,或者是觉得好像处处碰壁的这种遭遇。也就是说他们同样在运用防御机制来应对他们的生活。但是防御机制可能运作过头,所以导致他对于看世界的视角已经有些扭曲,或者是他会非常刻意的去压抑他的疼痛感受,让自己不要去感受到负面的体验。

即便他们进到咨询室,他们一样会用防御机制来阻抗或者是消极抵抗我们的咨询,一方面他们当然也会觉得,我之前就用这样的应对策略,也适应的很好,为什么我要改变?另一方面是改变本身这件事情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有所惧怕。

当来访者进入动力学咨询工作的时候,他们会启动有天生的自我保护的机制,所以他会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上,甚至稍微挪移它或改变它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以下是一些我们正常人都会经常使用到的的防御机制:
  • 分裂
分裂,是把事物看的绝对化、简单化,非黑即白、非好极坏。我们天生都具有把所有事物简单化、归类的倾向,这种本事是打娘胎里带出来的。特别是当遇到新的情景,我们总是习惯的将其分类整理、这样才好掌控它;难以分类、模糊、复杂的事物很容易引起焦虑感,让我们不知所措。
比如,大部分学龄前的儿童,他们总是喜欢将故事情节中的人物进行好与坏的简单划分,最经常问父母的一句话便是:”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啊?”
在成人身上也会经常看到这种分裂现象,特别是在一些;令人焦虑的极端情景中。比如在前些年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我们判断事物的标准是:”姓资还是姓社?”又比如,“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分裂这一工具是如此的好用,以至于一位苏格兰的精神分析师Fairbairn提出大胆的假设:“分裂样的心理状态是人类所有心理状态的基础”。即使是长大之后,我们也很喜欢维持使用分裂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理解复杂的体验,这可以暂时缓解焦虑、维持自尊;不过,分裂往往会扭曲事实,掩盖事情的本来面目。
  • 压抑

压抑,就是我们心智会把一些觉得不想现在应对的东西埋到可以体验到的意识之外,暂时不去关注到它,就像它从未出现过一样。这种方式本来是很好用的,它可以让我们调动自身有限的资源来应对世界的变化。但如果它一旦被过度使用,就会变成一个刻意的遗忘。它会从你的心智世界里面消失掉,会变成一块你缺失而且无法运用的资源。

  • 理智化

这种策略,是把对事情的体验和情感抽离,用十分头脑和理性的分析方式去理解你所经历的事情。比如有些进入咨询室的求助者经常会这样说:“我觉得这个很有道理啊!”“理论上完全可以的!,很多专家都是这样分析的!”

  • 投射

有些内心的部分,放在自己身上会让人太痛苦,难以承受,所以我们讲她们扔给别人。投射就是把自我的一部分放到了别人身上,然后自认为是对方想要展现出来的行为体验。通常我们会把自己不是很能接受或不是很欣赏的地方投射出去,例如,你特别讨厌一个人,但你又不想要去承认你的厌恶,所以你就把厌恶丢在对方的身上,然后就说我不讨厌他,但他真的很讨厌我。

  • 合理化

我们会把那些无法接受的事情变得可以接受,这种机制可能会自己想一些不是很合逻辑或者虚构出来的逻辑,去把整件事情变成一个合理的内容。比如有些来访者可能有一些非法的、不道德行为,然后就会这样抱怨:“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做啊!”“大家都是这样的啊!”

在我们的咨询互动过程中,防御机制会时不时的浮现,当它浮现的时候,咨询师就会适时地帮助来访者去辨识这些防御机制:

  • 它们是什么?
  • 它们曾经对我们的作用是什么?
  • 它们被用来不让我们体验到什么样的痛苦?
  • 它们现在对我们有什么不利的影响?
  • 它们是如何不知不觉在我们身上产生作用的?
  • 有没有一些可以更合适的、可替代的防御工具?
  • 很多时候,我们一直在使用的,不是因为它好用,而是因为我们熟悉。

心理动力学咨询的工作特色

 

心理动力学的咨询工作的工作对象是我们内在的无意识体验和观念,要跟这些很内在的部分工作,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途径或技术工具来进行探索。所以,跟认知和行为取向的咨询相比,心理动力学的咨询会有以下两大特色。
  • 自由联想工作
我们所有的心理活动都是互相联结接的网络,我们的念头、情感、梦、失误、口误,都是有它的情感意义的,因为情感的网络互相连接,就会产生自由联想状态。这个网络就像是通过一个情感的线串联,所以在情感线上面的所有事物或体验,他们互相碰撞的时候,就会让我们产生非常相似的感受体验。
力学取向心理咨询的工作,是通过观察、理解来访者的想法和情感,去帮助来访者探索他们的心理问题和困扰的。
以在咨询工作中,有时我们会引导来访者讲出浮现在脑海中的那些内容,也就是进行自由想象。这个过程不用做过滤或修饰,自由的分享他的联想,我们也要鼓励来访者不要对自己的联想有任何的批判,而是尽可能采取相对中立的态度。
咨询师会鼓励来访者的话语:
“关于这一点,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再多说一点吗?”
“当我们讲到这个主题的时候,你脑子里自然而然的会想到什么呢?”
”提到这些,你有没有突然之间又想到什么别的事情呢?”
在咨询中,当听到咨询师反复说出这些言语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他们是在使用自由联想的技术来帮助来访者更深入的了解自己了。
  • 梦的工作
梦境是通往我们无意识世界的一条康庄大道。心理动力学咨询工作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会非常重视梦和梦境对于理解个人心理世界的重要作用。
梦境及其对于个人的重要价值是弗洛伊德早期的伟大发现之一,他认为梦的工作是理解来访者非常有用的工具。甚至在一小部分极端的心理分析师看来:“做分析工作,有梦境就足够了”。
荣格一生分析记录了共计8万个自己和他人的梦境,他对梦的价值有着深刻的见谛:“梦是我们自我意向的自然流露,梦通过象征的方式向我们传达潜意识的真实状况。时至今日,在分析工作中,梦的工作依然是很多咨询师用来更好、更全面的帮助来访者自我了解的工作之一。
梦境富含价值,同时也很有趣,像是印画着我们内心世界的小短片一样。它也是一个我们可以理解来访者移情感受的的素材和媒介。通过梦境,来访者向我们呈现出他们的内在刻情的感体验和心理状态的变化。”比如,那些带有强烈情感体验的梦(比如特别恐惧、焦虑、痛苦等)、我们反复经历的梦境、相同或类似主题的梦境(被追杀、高空坠落、考试出错、被人斥责等),这些都是了解我们自己心灵世界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 Scharff,D.& Seim,k.(2021).On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analysis,IPI.
  • Fairbairn ,W.R.D.(1952) .Psychoanalytic Studies of the Personality. London.
  • 德博拉·卡巴尼斯等(著),心理动力学疗法.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
  • 安妮.凯斯门特(著),荣格:分析心理学巨擘.学林出版社,2007.

 

 

预约咨询请添加助理微信

 

 

                                                                                                                      原创: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转载请联系咨询助理1585924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