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下篇)
原创: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编译组
关于我们人类一生心灵意识(人格)发展的问题,可以运用一些几乎所有人都适用的评估尺度来直观形象地表达。荣格在他的深度心理学/分析心理学体系中描述了人类意识发展的五个阶段,我们在此加以摘要呈现出来。我们可以用这些度量标准来大致了解和评估孩子/成人的意识发展程度和水平。
STEP 4
意识发展第四阶段代表的是心理投射(在表面上)的完全消除,甚至连神学与意识形态层面的抽象形式也消失殆尽。投射的完全消除便带来了“内在虚无的中心”,荣格认为这就是当代社会的特质。这便是他所谓的“追寻自己灵魂的现代人”。灵魂感(那种广泛的生命意义感与目标感、永恒感、神圣的根源感),以及“内在之神”的感觉,被功利和实用主义的价值所取代。“这有用吗?”成为人们最关系的标准。
人类开始把自己视为是巨大社会经济机器中的齿轮,而他们对意义感的期盼则沦落到了填饱肚皮的层次。个人纷纷沉溺于声色犬马以及对可控欲望的满足上。要不然就会感到抑郁,众神不再居住在天堂里,魔鬼转化身为精神的病症与大脑中化学递质的失衡。投射到世界的心灵内容被剥落。
在这一阶段,英雄不再,奸佞也不再,人们变成务实主义取向。原则只是相对有效,价值则被视为是从文化规范与期望中衍生出来的东西。一切的文化事物看来都是被制造出来的,不具任何内在的意义。
自然与历史被看成是机率的产物,以及非个人力量的随机游戏而已。在此,我们看到现代人的态度与感情基调:世俗化、无神论,或许也有略微的人文主义倾向。现代人的价值似乎被种种保留、条件、“或许”与“不确定”所围绕着。现代人是抱持相对主义立场的。
在这个意识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中,内心的投射彷彿全然消失了。不过荣格指出,这显然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先前投射到他人、客体与抽象事务(如神灵)上去的内容,先如今充斥在自我本身。因此,现代人的自我是极端的膨胀,占据了神圣神灵无所不能的地位。现在自我是好、坏投射的接收者,而非律法、道德或教义。自我成为对错、真伪、善恶、美丑的唯一仲裁者。再也没有超越自我之外的权威了。意义必须由自我了创造,它无法从别处发现。神不再是“客观的”存在,神就是我!虽然现代人的外表看起来文明而稳重,实际上他是十分疯狂的!不过这是一种隐藏的秘密,甚至连当事人本身也被蒙在鼓里。
荣格认为这个第四阶段是极端危险的情况,原因很明显,因为一个膨胀的自我是无法好好适应客观环境的,也因此容易在判断上犯下灾难性的错误。虽然在个人或文化的意义上,这都是一种意识的进步,但却是及其危险的,因为它有可能变成自大狂。
这个阶段的人,相信没有什么事是做的不到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意识自我对来自阴影的诱惑毫无招架之力,很容易就会沉溺在阴影对权力、声望、财富的贪欲,以及想要完全掌控世界的欲望之中。这是尼采所谓的“超人”,而且这样的傲慢也在二十世纪许多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灾难中体现出来。
如今,我们已经亲眼目睹了杀害老太太只为体验那种感受的人,这样的景况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男主角拉斯科尼可夫身上已然预见。
处于意识发展第四阶段的人们已经不再受制于社会中的人与价值等相关传统。因此自我可以具有无限的行动可能。虽然这并不表示所有的现代人都沾染了这样的社会病态,但是朝此趋向发展的大门却已敞开。
最糟糕的或许是那些看起来最讲理的一群人——那些坚信所有政策与道德问题都可以被计算出答案来的“精英人士”。
荣格开玩笑的说,我们在大街上会遇到处于各个发展阶段的人——旧石器时代的人、中古时代的人、现代人,以及身处所有可想象得到的意识发展阶段之人。
虽然我们身处于二十一世纪,但并不表示个人的意识发展,就会自动到达现代的阶段。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到达意识发展的第四阶段。
事实上,许多人根本无法承受它的要求,有人则认为它是邪恶的。纵观世界上各种宗教的基本教义主张,皆是执着于意识发展第二和第三阶段,因为它们恐惧第四阶段的破坏效应,以及随之而来的绝望感与空虚感。
当内心投射被去除到这样的程度,而个人把责任视为是他自己的命运时,确实是一种相当高的心理发展成就。不过危险的是,心灵被笼罩在自我的阴影下变得隐晦不彰。
STEP 5
现代的观点是“凡事也不过如此”的态度。它确信投射已被消除,而且它们只不过是一堆虚无和镜花水月的东西罢了。而后现代的态度则认识到,投射具有心灵的真实性,只是并非具体或物质意义下的真实罢了。
假如我们听到林中有许多声响,也许那里真的有些东西。虽然不尽然是我们想到的事物,但毕竟也是真实的东西。我们能观察得到它吗?能直觉到它吗?能想象得到它吗?于是心灵本身便成为检视反思的对象。如何在我们的观察中把握它呢?当我们把握它时,要如何与它建立联结呢?这些都是后现代阶段的议题。因此,荣格在他的《心理类型》一书中,试图建构一套知识论,便是为心灵本位研究奠定基础的努力。
荣格所提出的积极想象以及梦的分析等技术,使它们得以与心灵直接进行互动,并与心灵形成一种清明觉察的关系。这样一来,他便能进行训练,有意识的以后现代方式与生命建立联结,并对从原始传统民族神话和神学中所发现的内容,婴儿与孩童投射到他们父母、玩具与游戏中的内容,以及那些极度疯狂的精神病患在幻觉与灵视中所见到的内容,都采取一种敬畏的态度。
这些是我们共有的经验内容,它们构成我们心灵中最深刻、最原始的层级,也就是集体无意识。接近原型意象,并且以有意识、有创意的方式和它们建立联结,乃是自性化的核心部分,也构成意识发展第五阶段的工作。这个意识阶段产生自性化过程的另一个运动,即自我与无意识通过象征而联结起来。
Murray Stein
默瑞·斯丹
国际资深荣格心理分析师
当代荣格学派领军人物
默瑞·斯丹(Murray Stein)是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前任主席(2001—2004),瑞士苏黎世荣格国际学院前任校长。他是跨区域荣格分析师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芝加哥荣格分析心理学院第一任主席(1980~1985)。著有《荣格心灵地图》、《英雄之旅:个体化原则概论》、《中年之旅:自性的转机》、《转化之旅:自性的追寻》、《灵性之旅: 追寻失落的灵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