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不死(上)
在过去的百年中,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与弗洛伊德本人当年的做法相去甚远:拓展了双人框架、弱化了本能部分、更重视治疗关系、聚焦此时此地、更加灵活的治疗方式… …
原文:The Idea That Wouldn’t Die, Psychology today, by Molly Knight Raskin
朴生心理编译组 编译
指导老师 盛文哲
精神分析:一种深入探索人格的方式
Gary Shteyngar已经出了三部畅销小说,被人们誉为是当代最具天赋的年轻作家之一。但你如果问他十年前的生活,他会概括成两个字来回答你:“Major Dysfuction”(严重功能障碍)。在他7岁时,他全家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移民到了美国纽约。他们一家人的移民经历可不怎么顺利:Shteyngart性格内向,身体虚弱,还常因哮喘病而卧病在床。他被送到一所希伯来语学校,在那里他过的不太好:俄语口音浓重的他偏爱俄罗斯食物;他也没什么朋友,还常常担心自己会死去。这样让他觉得自己既不是俄罗斯人也不是美国人。
后来,孤独陪伴者Shteyngart一直到他读完大学后回到纽约工作。他在纽约一家小型的非营利组织上班。虽然Shteyngart每天都坚持花几个小时来写作,但他不敢向出版商推荐自己的作品。以至于他的第一部小说被他的一个朋友拿去当做自己的作品给出版了。另外,Shteyngart与异性的一系列“灾难性的关系”也让他产生了一种“二等公民”的感觉。
于是,二十多岁的Shteyngart开始了他的精神分析之旅。尽管他经常感到抑郁,但他并没有仅仅是解决具体的症状。Shteyngart说:“我觉得我的整个人格部分需要被彻底重新审视,在必要的时候,需要改变。其他形式的治疗根本无法深刻地上探索和重塑人格。”
精神分析的核心是强调主观性很重要:即无论大脑的神经环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了多少的工作,我们仍然能体验到一种统一的自我感,这种对“自我”的感觉让我们的生活有了连贯性和意义感。也因此,我们相信:一百多岁的精神分析仍然充满活力。
“精神分析反映了人们几十年来对人类心灵本质的探索,”伦敦大学学院弗洛伊德精神病学主席、伦敦安娜·弗洛伊德中心主任 Peter Fonagy说,“我们已经将精神分析的核心构念确定为一种理论,这包括:意识的本质、儿童早期经验对成人认知和行为的作用以及无意识过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等,而且这些正推动我们对人类心灵的理解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精神分析正如日中天。”
Fonagy和其他一些长期从事精神分析工作的精神分析学家认为:精神分析之所以经久不衰,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的研究文化和氛围的回归。因为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精神分析曾成为一门“大师之学”,其发展动力是聚焦在着弗洛伊德和其他核心人物的个人崇拜上,而不是科学研究。
许多分析家在没有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来阐述人类的心灵。比如说,我们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基于两种核心动机:性和攻击性。并且很少在他们自己的圈子之外传播这些理论。一个结果是,在精神病学的更广泛领域里,在细节问题上,派系之间产生了激烈的内斗。
南非开普敦大学的神经心理学主任、执业精神分析师马克•索尔斯(Mark Solms)表示:“精神分析内部有一些偏见,正式这些偏见对心理分析学造成了真正的伤害。”“许多精神分析学家认为他们的工作是关乎灵魂的,很不想把自己的工作简化为数字。”所以当其他科学随着研究而进步时,精神分析却没有。他们基本上只是闭上眼睛,说‘我们不想那样做’。而这样一来,只能是强化了人们对精神分析固有的印象:老派的、自嗨的、泛性论的东西’”。
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90年代,主流的精神病学很快地朝着精神药物治疗和短期治疗方向发展。最终,这使得精神分析学家认识到,他们不得不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严格的检验。如今,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建立一套实证研究体系来验证精神分析的有效性。这对于一种需要花费数年时间和数百次疗程的治疗方法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与CBT(认知行为疗法)不同,精神分析疗法并不适用于易于测量的证据,比如迅速消除的症状。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包括对意识的本质感兴趣的神经科学,已经辅助精神分析发展到达了精神病学研究领域的新高度。
科罗拉多大学科学学院的精神病学副教授乔纳森·谢德勒(Jonathan Shedler)研究了心理动力学疗法的疗效问题。心理动力学疗法是指基于精神分析理论和方法,但疗程更短、强度较小的一整套心理治疗方式。它可以适用于包括抑郁症、焦虑症以及惊恐障碍和药物滥用等一系列疾病的治疗。谢德勒教授发现:心理动力学治疗的疗效不仅仅是缓解症状那么简单。
谢德勒教授说“相比之下,一些新疗法的疗效往往是在治疗结束后就开始降低;而心理动力学治疗的研究显示,治疗过程中的病人不仅在症状缓解、人格功能和社会功能方面有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这些改善在治疗结束后还得以持续。
另外,患者在接受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中获得的洞察力似乎会带来一定的心理技能,并在使用中变得强大。这使地患者能够更有成效地思考和反思。以边缘型人格障碍即BPD(出了名的难治愈)为例:接受5年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治愈率是87%,而其他疗法仅为13%。
未完待续
编辑: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