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生心理咨询
  • 首页
  • 朴生团队
  • 心理咨询
    • 了解咨询
    • 你需要吗
    • 如何预约
    • 如何收费
    • 注意事项
  • 阅读科普
    • 行业动态
    • 专业科普
    • 父母之道
    • 自我探索
    • 亲密关系
    • 职场心理
  • 社会责任
    • 企业EAP
    • 近期活动
  • 关于朴生
  • 联系我们
  • 搜索
  • 菜单 菜单

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可以带来什么?

2021年3月7日/在: 了解咨询, 心理咨询 /通过: shi

 

文丨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林小破

 写在前面 

近百年前,Sigmund Freud曾自信地提出,“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的终极目标是让人们具有爱和工作的能力”。之后,客体关系学派的集大成者Donald. W. Winnicott. ,认为通过接受心理治疗,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拉近他们心中幻想与外界现实的距离,提高人们对现实的适应感。再后来,Heinz Kohut发展并补充了经典精神分析理论,他认为:“精神分析是复杂、深度的心理学,好的治疗师是要通过内省和共情来激活患者心中发展停滞的自体感;统合的自体感建立,症状、问题和障碍自然得到缓解”。

精神分析心理治疗经过了百余年的发展,当代的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师们继承并发展了前辈的心血和遗志,基本在心理动力学领域内达成共识。患者通过接受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可以在以下至少8个方面有所获益。

 01
缓解及消除症状 

几乎所有的来访者都是冲着自己的症状(问题)来的:

  • “我最近睡眠很不好”
  • “近来心情特别差,感受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来”
  • “我们老是吵架,都要分手了,我改怎么办?”

从症状缓解的角度,精神动力学的咨询和其他流派的咨询(如认知行为取向、结构式家庭治疗等)没有什么差异;但是,在精神分析师看来,除了缓解症状本身,症状和问题背后的意义和关系,才是更为根本的。

因为,在我们身上,可以明确表达出的问题、困惑和障碍,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由于羞耻感和安全感的作祟,我们只有在被问题折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肯向别人吐露出最表面的那一部分。这一丢丢的小部分,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主诉”或者是“心理问题表现”,即症状(焦虑、失眠、抑郁、易怒、工作压力大、婆媳关系紧张等等)。这无关乎对错,仅仅是人性而已。

比如:刚开始只说自己是厌食问题的年轻女白领,却发现自己其实成长于对自己苛刻要求和完美主义泛滥的家庭环境,进食障碍只不过是表达对环境不满和抗争手段而已… …

因学习拖延问题被父母带进咨询室的小学生,还向咨询师坦露了巨大的秘密:自己喜欢虐待小动物… …

所以,我们寻求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并不仅仅是为了消除困扰自己的问题,更是为了更好的看清问题背后的东西: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这个问题,又是什么让问题可以维持这么久。

在分析治疗中:

  • 进食障碍的女白领,除了停止自己的抠吐行为,更可以觉察到食物与厌恶感之间的区别… …
  • 早年遭受父母虐待的小学生,会明白自己内心其实是深深爱着施暴的父母… …

所以,精神分析治疗中,涵盖了症状且绝不仅仅限于症状。

 02
提升自我觉察力 

强大的敌人并不可怕,可怕的连敌人是谁都不知道。自我觉察能力的提升是精神分析治疗的中心目标。心理动力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就是,症状和问题是我们潜意识重复的结果:我们会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极其一致的一套自动化的行为模式,这样可以让我们感觉更熟悉、更安全。这样以来,在某一种关系中出现的问题,很可能会在所有关系中不断的重复。而来访者本人已经被淹没在这套长久以来自动化的、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中了,直到焦头烂额之时。这就是自我觉察功能的受损。

比如,一位习惯去讨好周围人的来访者,经过分析式治疗的帮助,会慢慢觉察自己内心深处对于他人的不信任、敌意和攻击欲望。也正是无法觉察自己身上长久被压抑的这些欲望和敌意,才强装自己是一个待人和善、有求必应的老好人。而觉察和识别这些本属于自己身上的东西,正是改变和成长的契机。

 03
重拾自主感 

内在的自主感和掌控感是每个人天生的特质,也是让我们可以感受到幸福的因素之一。或许是早年,对外部世界自主探索的兴趣被养粗暴的养育者一次次得鞭笞,也许是曾经饶有兴致的探索换来的却是贬低和批判的目光。自主感会因为外部环境的不理想而逐渐的被消磨或丧失殆尽。

在精神动力学的治疗中,来访者会被反复的提及:

  • 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 你对自己今天的这个问题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甚至对于部分领悟能力高的来访,每次的访谈主题都是他们自己选定的。

努力维护、尊重、增强个人的自由意志,被精神分析的治疗摆在了首要位置。也正是遵循着对人类自主感的崇高敬意,精神分析治疗师通常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刻,才会在治疗中给出明确的建议,因为这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身上”。

 04
获得自我认同感 

在君臣-父子纲常伦理架构森严的时代,成长在一个百年不变、单纯而稳定的环境中,“我是谁”根本不会成为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可现如今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令人惊叹的社会。昨日的专家和权威,可能一夜之间就被赶下神坛而锒铛入狱;曾经不起眼的小人物可能仅仅是因为一款备受欢迎的移动端软件就名扬四海,缔造令人不可企及的商业神话。所以,发展稳定、一致的自我认同感已经成为现代人心理领域中不可回避的一项核心主题。而精神分析取向的治疗,正是涵盖了自我意向、自我认同感、自我意识这些核心议题的分析性治疗体系。其治疗目标之一,正是共同构建一种个人能力: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完整性和真实性来判定“我是谁”,而不是受制于外部环境和他人评价而随波逐流。这在以科胡特为代表的当代精神分析治疗-自体心理学派的治疗过程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05
重建自尊心 

精神动力学的治疗,是一场幻灭之旅。治疗师更愿意被看做是一位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跟来访者一样富有七情六欲的平常人。不同于有的治疗流派(如CBT认知行为疗法)中,治疗师需要维持自己权威和永不破灭的理想化幻象;当代动力取向的分析师更愿意成为一位合作者或引路人,陪伴来访者一起经历从对治疗师的全能幻想到平凡人的理想化破灭之旅。心理动力学的治疗师可以接受被来访看成是一个有瑕疵之人。因为这就是现实,同时也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虽瑕犹荣的典范。当看到对面的这位曾经在自己心中无上权威的治疗师承认自己的瑕疵但仍然保持着自尊,这对来访者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这也就是来访者早年所缺失的那部分。通过在治疗关系中这种真实的体验,可以来帮助访者们面对自己的不完美而坦然自若。

 06
理解并接纳情绪 

精神分析学的治疗是一种建立在感受之上的治疗。治疗师会使来访者觉察、识别、了解到自己的情绪感受,并清楚这些感受背后的关系和秘密,这样才能自如地使用利己利人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通常,来访者会被允许自由表达脑子里的任何想法,不管它多么下流和令人尴尬。因为在动力学的治疗设置中,来访者用语言表达出的一切,都是理解这个人的有用素材。

 07
增强心理韧性 

那种身处逆境仍可以从容应对的能力即是心理弹性或韧性,在精神分析中叫“自我力量”。曾奇峰曾经幽默地解释精神分析式的治疗:打个比方,如果将人比作车,那精神分析做不到为你扫清前面道路上的所有障碍,无法帮你添钱变通途;但它可以帮你把这部车改装升级,底盘加高、轮胎加厚、动力更强,可以适应更多、更艰难的道路。这就是心理韧性的增强。长期的分析式治疗,可以让来访者能直面艰难的挑战,而不是被崩溃或毁灭的内心体验所淹没。

 08
改善关系 

在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中,如果进展顺利,来访者一旦领悟了治疗师对自己的共情,他们会逐渐学习去扩展对他人的共情。来访者会发现自己不仅能更加包容复杂的内心世界和内心真实的自我,而且能更加整体、全面设身处地的看待朋友、爱人、亲属和同事。这就是Peter Fonagy 所说的心智化能力的呈现。这正是精神分析客体关心理学派所重视的。

在Sigmund Freud的时代,或许爱和工作可以被看做是生活的全部;在当今的时代,如果困扰一个人的问题得以缓解,觉察力、自主感、自尊感得以增强,又可以更好的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处理突发事件的心理韧性得以锻炼,职场、亲子、家庭、亲密关系的质量得以改善,这些都是令其感受到幸福的能力。

精神动力学的心理治疗,其实也就是提升我们幸福感的治疗。

 

(本文系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转载请联系15859242450)

 


预约咨询请添加助理微信

编辑:朴生心理

标签: 动力取向心理咨询, 心理动力学治疗, 心理咨询
分享本文
  • Share on WhatsApp
  • 邮件分享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百度贴吧
  • 分享到QQ好友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3/2021030808225459.jpg 420 720 shi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1/2021010908330697.png shi2021-03-07 16:46:532021-03-09 17:23:05精神动力学心理治疗可以带来什么?
您可能会喜欢
道是无情却有情丨严格的咨询设置背后的治疗意义
哪些问题适合接受心理咨询?
强迫(症)的精神动力学理解
比起诊断心理问题或症状,我们更希望能全面、深刻的理解一个人
如何让我的咨询更有效?
我可以和我的咨询师建立朋友关系吗?
接受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心理咨询有哪些不同的形式?

最新文章

  • 装病背后的心理故事:《我有病,我装的》新书译者与读者对谈直播实录2025年3月31日 - 下午4:17
  • 《我有病,我装的》译者导读:揭开装病的谜团,症状的假面与心灵的独白2025年3月31日 - 下午4:08
  • 魔童闹海:突破心灵困境的象征之路2025年2月14日 - 下午3:55
  • 《我有病,我装的》学术著作导读:渴望存在而招致毁灭,装病的悖论2025年2月6日 - 下午3:31
  • 厦门心理咨询新进展丨朴生心理学术译著出版丨深度心理学大众科普《中年成长》2024年12月2日 - 下午2:16
  • 你养育倦怠了吗?2024年10月19日 - 上午11:38
  •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师应邀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主题培训2024年10月15日 - 下午5:29
  • 理解家庭是解码孩子心理问题的一把钥匙2024年9月20日 - 下午4:25
  • 梦,我们理解心灵的语言2024年7月23日 - 上午11:07
  • 全新危机视角,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在世界2024年5月7日 - 下午3:37

扫一扫,加关注

联系朴生

  • 微信公众号:朴生心理
  • 电话:15859242450
  • Q Q:2753927559
  • 微信:presence2017
  • Email:hello@pushengxinli.com

成长从来都是关于自己一个人的事
咨询师不会也不能代替你完成
但是  我们可以让成长
不那么孤独无助
因为
此刻  我在

友情链接:厦门心理咨询 | 厦门心理辅导 |

首页 | 关于朴生 | 朴生团队 | 朴生服务 | 联系朴生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759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1468号

《常态化疫情防控心理指导手册(小学生版)》免费下载 接受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