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无情却有情丨严格的咨询设置背后的治疗意义
“咨询费能不能便宜一点啊,我可以帮你们宣传口碑啊?”
“你们可以上门来接诊吗?费用我可以多给些,拜托了!”
“老师啊,我生意上很忙。我的孩子就拜托给你了哈!”
“老师,我觉得你刚才说的很有道理!跟我再多聊一会行吗?”
“不好意思啊老师,我这次又迟到了,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啊!”
“老师,我女儿的咨询过程我必须要录音!要不我怎么知道她都跟你们说了什么?咨询有没有效?”
有很多刚接触心理咨询的来访者或其家属会将咨询师当成能够挽救他们的唯一希望。所以我们的咨询师和咨询助理几乎每天会经常收到以上的这些疑问、拜托、道歉甚至是质疑,有的时候也真是会被一些倔强的来访者搞得哭笑不得。
但是,心理咨询如果没有良好的咨询设置,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就很难维持在一个安全、有益的专业范围内,无论是过于防御或过于依赖,都难以真正的解决问题和获得自我成长。这次我们就再来一起聊聊,看似无情的咨询设置背后的那些“深情”的用意。
人性太慵懒,成长太痛苦
面对改变,我们可以制造出无数种方式来拒绝改变。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在自我探索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竭尽所能的抓住一切机会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要问题稍微一缓解,我们就会习惯性地退回到让自己安全的旧状态中苟延残喘(特别是潜意识层面)。
人性太慵懒、成长太痛苦。而心理咨询和治疗这项工作恰恰是直面人性又聚焦于成长,所以咨询和治疗效果的保证,就需要一整套的规则和限定,这就是咨询设置。
从精神动力取向的观点来看,咨询想要取得效果,严格的咨询设置至少起了30%的作用。心理咨询的设置范围很广,从咨询流程到咨询技术、职业道德伦理和咨询督导,都会有严格的限定:比如说咨询目标、时间、疗程,咨询场合,咨询频率,咨询费用,信息保密,咨访关系,休假违约处理等这些方面;甚至连咨询室内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座位安排、双方的称呼、是否允许第三方在场等这些细微环节都算是咨询设置的一部分。
面对来访者的请求和质疑,真正的心理咨询师需要严守咨询设置。如果咨询师不遵守设置,随意满足来访者的要求,最后也会因为不能满足来访者无止境的需求而设法摆脱来访者, 导致对来访者的二次创伤。所以,咨询设置的存在不是因为咨询师太无情,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更尊重人性。
每一项设置背后,都有其治疗意义
打个比方,咨询设置就像是牧场的围栏,虽然限制了羊群的活动范围,但同时也保护羊群不跑到危险的地方去。所以咨询设置本身,对咨询师和求助者都是具有保护和成长意义的。朴生也推出了一系列普及心理咨询的文章(有兴趣的伙伴可以点此了解),今天我们可以挑几个来访者最为关注的设置,一起来看看它们背后的治疗意义。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障咨询师有一定的休息时间,能够在咨询后有足够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思绪,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下一位来访者。所以,心理咨询师一般不接受临时到访者,除非是危机干预等特殊情况。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新来访者在我们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找不到朴生心理工作室详细的咨询地点,只有确认预约后才会被告知具体地址。朴生采取严格的预约到访制。并非我们不想坦诚相见,而是我们真心想为每一位求助的来访者营造一个私密、安全的咨询环境。
▼
首先,咨询费用是专业临床心理咨询师主要收入来源;而且真正专业心理咨询师的自我成长之路是很烧钱的(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心理咨询为什么这么贵?》一文)。这也就决定了专职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费用不会太低,不会太低,不会太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另外,心理咨询收费本身就是非常具有治疗意义的。其实收费这件事本身是在向来访者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心理咨询关系是平等、合作的契约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双方都应该承担其应有的责任。
在咨询关系中,来访者早年婴儿全能的自恋很容易被激活,很多来访者期待他们的咨询师是一个完全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又不需要自己付出太多代价的“好妈妈”。
当遇上收费这件事时,这样的一个幻想会被打破,因为他不得不付费才能得到帮助,这是一个成人世界中的交换性关系,这样的关系背后,也意味着他不再是那个躺在那里等着被照顾的婴儿,而是一个必须承担起自己成长责任的成年人,所以他难免会失望甚至愤怒,这部分被激活的情感,就是要工作到的内容,因为他这样的期待模式很可能会在他的社会生活中带来大量的烦恼。
其次收费本身也意味着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有获得帮助的权力,这会让他在咨询过程中可比较顺利的表达自己的期待自己的负性情绪等。若没有收费的设置,求助者可能会在这样的关系中感受到内疚,感受到自己因为“占了咨询师的便宜”,所以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反而会影响到咨询的效果。而且,不收费的咨询,虽然看起来来访者没有付出费用,但其实背后为此付出的代价更大,比如自尊、时间、成长的动力等等。
同时咨询费用的设置,对咨询师也有职业道德上的约束,使咨询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咨询中,以专业的、负责任态度来帮助来访者,取得好的咨询效果。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咨询付费的设置,实际上也是对一部分心理上还未准备好的来访者进行筛选,排除了一部分不适合做咨询的来访者。等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后,能够尊重咨询付费的设置,再进行心理咨询,才会有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
另一方面,心理咨询的过程会唤醒来访者很多过往的体验(有些是不舒服甚至痛苦的),这需要入大量的情感去理解和感受。因此,对来访者而言,一次接受太长时间的咨询也是不合适的。所以,当咨询师拒绝你多花钱买时间的行为,不只是心疼你的钱,更是心疼你的人!
当然,对于咨询时长,并非完全不可变通的。有些特殊情况(如:需要其他家庭成员参与/进行更深层的潜意识探索),在来访者和咨询师双方达成共识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延长咨询时长。
▼
同时,对于咨询师,固定的时间间隔,可以让他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只有他自己的工作可以很有条理的安排时,才能将他自己从乱糟糟中解放出来,以一种平静的状态进入咨询工作。
▼
在专业的咨询设置中,咨访双方要避免咨询之外,尤其是生活化的联系。这是因为,在移情关系下,来访者可能会对咨询师产生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其实并不真的是指向咨询师的,而是与来访者的早年重要他人有关(比如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等);但这些情感又是透过咨询师这个人来呈现出来的,所以看起来,那些情感就像是与咨询师有关一样。所以,这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关系,这些移情性的关系,在与治疗师分开的时间里,可能会浮现得非常强烈。如果当这些情感一出现,咨访双方就联系的话,这些强烈的情感可能就会宣泄在治疗室之外了,回到治疗室之后,因为没有了那么大的张力,反而失去了处理的最佳时机。这就是为什么咨询时间之外,咨访双方要尽量避免电话、邮件、微信、短信等联系的原因。当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来访者有自伤、自残的可能、遭遇突发情况自己无法处理,或是遇上危机等,咨询师还是会及时处理的。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基本设置,比如咨询师要保持节制的态度、价值中立的原则、保密的原则等等,这些设置是旨在将咨询室变成一个安全的治疗性空间。如果咨询设置被摧毁了,那治疗空间也就不存在了,咨询效果也就更无从谈起了。
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
就会同时感到他是受约束的。
如果他敢于宣称自己是受约束的,
他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歌德
▼
/ 本文作者 /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林小破
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师
正念取向心理咨询师
(本文系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转载请联系15859242450)
预约咨询请添加助理微信
编辑:朴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