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生心理咨询
  • 首页
  • 朴生团队
  • 心理咨询
    • 了解咨询
    • 你需要吗
    • 如何预约
    • 如何收费
    • 注意事项
  • 阅读科普
    • 行业动态
    • 专业科普
    • 父母之道
    • 自我探索
    • 亲密关系
    • 职场心理
  • 社会责任
    • 企业EAP
    • 近期活动
  • 关于朴生
  • 联系我们
  • 搜索
  • 菜单 菜单

注意力不足?也许是孩子不得不背的锅!

2021年3月4日/在: 亲子关系, 阅读科普 /通过: shi

 

文丨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村长盛

 

在我们平日的咨询工作中,会有很对因为孩子学业问题特别是专注力(注意力)问题来咨询的家长。
有的家长甚至因为常年辅导孩子做作业,整天下班回家要面对不配合、装傻、习惯性愣神的孩子,又毫无招架之力,只能一次次的暴怒又一次次的被虐,已经被搞得心力憔悴。
  • 其中一部分的家长会带孩子去做专门的专注力的训练,然而大部分的效果了了或者根本无法持续。
  • 有的家长反反复复、苦口婆心的给孩子讲道理,大部分的孩子根本听不进去。
  •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因为孩子的专注力问题来求助心理咨询师。
然而,根据我们临床工作经验,其实大部分孩子表现出的专注力问题和学业问题,并不仅仅是最吸引我们眼球的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拖拉、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太难不会做…. …
其实,这些表面“症状”背后,往往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专注力不够,可能是孩子不得不背的锅
大部分孩子并非专注力不好,只是儿童跟成人的感知方式不一样。
美国伯克利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家Alison Gopnik 在名为《婴儿们怎么想?》(What Do Babies Think)的TED演讲中提到:
“我们成人的注意力和意识是经过社会化改造的,目的性非常强。它们就像一盏聚光灯,我们对所关注的事情有很强的聚焦能力,但对其他事情的关注反而比较暗淡……”
“跟成人的不一样。婴幼儿就像人类的研发部门,即便只有4岁的孩子,也能像科学家一样,去做各种实验。这些实验被我们成人称之为“尝试每一种可能”,和“随便玩一玩”。
有越来越多的脑神经科学家们达成共识:在步入青春期之前的日子里,我们的大脑有一种“专属童年”的能力。脑细胞疯狂和高速地进行着连接,捕捉一切有用的信息,不停地进行实验。
Alison Gopnik 补充道:
“孩子的注意力和我们成人完全不同,他们的意识更像一盏灯笼,照亮周围每一个角落,所以他们非常善于在同一时间里,吸收不同来源所提供的信息。这就是它们探索世界的方式。”
所以,孩子与成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是不同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在我们每个人最初的生命阶段,我们需要用一种类似“灯笼”一样的意识广度去探索和体验世界,这是环境的要求,也是人类物种的适应机制。
如果非要以一种成人的态度去看待孩子的认知方式,那究竟是孩子的问题呢?还是我们看待事物角度的问题呢?
专注力问题,也许源于早期体验
在成长过程中,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而言,未曾被自己完整体验过的事物,都有着神奇的破坏魔力。
英国精神分析协会主席,国际知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曾这样说过:
“只有当孩子确实曾经真正拥有过一些东西,现在才能放弃它们。我们确实没办法让人们放弃那些他们从来就不曾真正拥有过的东西。”
温尼科特在这里所说的“真正拥有”指的就是真正体验过某些经历的“完整性”。

温尼科特为了说明这个原理,还特意地举了一个真实例子,非常的有趣:
一个10个月大的宝宝不经意间发现了一把明晃晃的金属勺子,它瞬间被这个神奇的东西所吸引。他瞧了又瞧,又小心翼翼碰了碰勺子,来回反复多次回头去看妈妈,以此来确认妈妈是否允许它去接近这个“怪物”。直到从妈妈的温柔表情中得到肯定的回复后,他迅速抓住勺子,显得十分兴奋和紧张。它小手握得非常有力,仿佛生怕会把这个新奇的“玩意儿”给弄丢了。
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大脑正在飞速的运转,它试图去经历(搞懂)这几个疑问:
  • 这个东西是什么?它会伤害我吗?
  • 我这个东西怎么玩?我要怎么去使用它?
  • 妈妈会阻止我进一步的行动吗?
到此为止,宝宝经历了一个将外界陌生事物体验为自己一部分的过程。这是孩子天生的体验外部世界的过程,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的过程。而这个自主、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不被轻易的打扰,它注意力会自然而然地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地观察它感兴趣的新事物,这是高等动物的本能使然,也是一种源于进化的高级能力。
反观我们现在很多的家长和老师的做法:

孩子发现一把塑料剪刀,感到很好奇,却立即被父母呵斥道:“宝宝,哎呀那个太危险了,千万不能碰!”

孩子发现自己的小饭碗很有趣,想摆弄摆弄,马上就被被父母阻止道:“危险危险,这个东西会碎掉的,快给我!”

吃饭前,孩子正在全神贯注的玩玩具,不料突然就被父母粗暴的打扰道:“快来吃饭,一会饭都凉了,就不好吃了!”

孩子被一道数学逻辑题难住了,大脑正在飞速的寻找解题思路当,这时旁边的妈妈却看不下去了,马上开启圣母拯救模式:“怎么了,出什么问题了,哪道题不会吗?要不要妈妈来帮你?”
自主探索的体验被一次又一次的打扰、被阻止、被粗暴的中断,完整体验的经历被粗暴的剥夺。久而久之,孩子身上那种生俱来的好奇心和聚焦能力,会逐渐丧失殆尽,也就会表现出诸多的行为问题:

“做作业拖拉”
“老是三心二意”
“做事注意力不集中”
“课上无法认真听讲”

温尼科特曾经提出一个在亲子关系领域非常出名的概念:“有他人陪伴的独处能力”。他认为这个能力是判断一个孩子情感发展是否成熟的信号之一。

他说:“这种承受孤独的能力,起源于幼儿时期与照顾者的关系的经验,这个照顾者不仅能够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对心理支持,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种“适当的距离”其实就是当孩子有自主玩耍和探索的需求时,家长能够忍住,尽量不打扰,保持环境对孩子内心世界最小的侵入,使孩子可以自主地、自在地发展内在的潜能,而不是要被迫对外界的侵入甚至是吞噬性的环境做出反应。

专注力是正常孩子的一种本能,打从娘胎里出来就有。很多家长用自己的方式把这种能力毁灭殆尽,还整天焦急万分的找老师训练孩子的专注力。这真是一件既搞笑又悲伤的事情。
解铃还须系铃人
家长的态度先摆正

 

能拥有好的注意力,真的是个稀缺能力。我们做家长的大可不必太过苛求孩子。想想我们自己,不是早就原谅自己了吗?干什么事的时候都低着头玩手机:陪孩子、陪老人、甚至开会、工作的时候,也没耽误自己刷手机。家长想想自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不要老是把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未达成的心愿硬要安在孩子身上。
下一次,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而发狂暴怒的时候,先缓一缓,问问自己:
“真的是孩子不争气?还是其实我们就是在生自己的气,把气撒到了孩子身上?”

 

允许孩子拥有自己完整的体验

 

陪伴孩子当然是好事,但是不要过多的打扰、过多的的控制孩子的自主体验。可以允许他爬、允许他摸、允许他玩耍、允许他脏兮兮、允许他摔跤、允许它自己先独立思考一会、允许孩子乱七八糟给自己穿好衣服、允孩子他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间… …
允许孩子以自己接受的节奏和方式去成长。
慢慢的,孩子获得自己的真实体验,就会获得做事情的主动性和自发的兴趣与热爱。这才是维持孩子高品质注意力的核心所在。

 

(本文系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转载请联系15859242450)

预约咨询请添加助理微信


标签: 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 父母养育
分享本文
  • Share on WhatsApp
  • 邮件分享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百度贴吧
  • 分享到QQ好友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3/2021030503094040.jpg 420 720 shi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1/2021010908330697.png shi2021-03-04 20:37:102021-03-09 10:43:43注意力不足?也许是孩子不得不背的锅!
您可能会喜欢
请不要用你的爱杀死我
爸爸,我能看下你的小鸡鸡吗?
父母,要有甘当背景的勇气
遭遇紧急情况,比起求助,教会孩子这件事更重要!
孩子入园,是在帮父母断奶
如何让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更有效?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
孩子有情绪障碍,或许我们应该看看他的父母

最新文章

  • 关于心理咨询中的一些常见疑问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36
  • 如何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心理咨询师?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25
  • 羞耻感: 隐藏在心理问题背后的体验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16
  • 咨询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些什么?2023年3月9日 - 下午1:11
  • 心理疗愈的本质是什么?2023年2月15日 - 下午3:44
  • 心理问题背后的意义2023年2月15日 - 下午3:36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2022年12月6日 - 下午7:42
  • 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下篇)2022年11月21日 - 上午9:17
  • 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上篇)2022年10月8日 - 下午2:16
  • 如何让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更有效?2022年9月19日 - 下午4:15

扫一扫,加关注

联系朴生

  • 微信公众号:朴生心理
  • 电话:15859242450
  • Q Q:2753927559
  • 微信:presence2017
  • Email:hello@pushengxinli.com

成长从来都是关于自己一个人的事
咨询师不会也不能代替你完成
但是  我们可以让成长
不那么孤独无助
因为
此刻  我在

友情链接:厦门心理咨询 | 厦门心理辅导 |

首页 | 关于朴生 | 朴生团队 | 朴生服务 | 联系朴生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759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1468号

孩子入园,是在帮父母断奶 父母如果这样吵架,孩子可能命不长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