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生心理咨询
  • 首页
  • 朴生团队
  • 心理咨询
    • 了解咨询
    • 你需要吗
    • 如何预约
    • 如何收费
    • 注意事项
  • 阅读科普
    • 行业动态
    • 专业科普
    • 父母之道
    • 自我探索
    • 亲密关系
    • 职场心理
  • 社会责任
    • 企业EAP
    • 近期活动
  • 关于朴生
  • 联系我们
  • 搜索
  • 菜单 菜单

学了那么多心理学,为什么还是治不好我的病?

2020年1月4日/在: 了解咨询, 心理咨询 /通过: shi

 

文丨石勤快
图丨源自网络

成长来之不易,你怎么就不上点儿心呢?

作为一名非著名心理咨询师,身边不乏有很多对心理学知识、自我成长、身心疗愈这些东西感兴趣的朋友。其中的有些人学习这些东西甚至是到了一种外人看来是近乎癫狂和痴迷的状态。
一日,几位好友聚在一起喝咖啡消磨午后时光,其中有一位朋友向我们抱怨起自己这段时间的痛苦遭遇。原来他的太太在前不久花重金去学了家庭治疗,回到家当天晚上就硬逼着他要吵一架,美其名曰“问题呈现技术”;接下来的好几周都在家里练习一致性沟通术:冰箱上、抽油烟机上、门上、马桶盖上都被贴上了花花绿绿的便签纸。我这位朋友被要求严格按照她太太学到的那些技巧和程序来和说话,一旦不小心出错了,他太太就大发雷霆的吼道:
“自我成长是来之不易的,你怎么就不上点儿心呢?”
“我为了这个家庭,去学了这么有价值的东西,你还不知道好好练习!你太让我失望了!”


之前你手无寸铁,现在你局红管亮

没错,有些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本来就逻辑严密,被很多大师嚼碎、消化再包装后,变得十分通俗易懂,好多高中还没毕业的家庭主妇学了也很快就能上手。这些东西确实会在极短时间内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豁然开朗,但同时也传递了一个信息:“我终于知道了我的病是怎么回事了!”
很多人会顺着这个思路意淫下去:

“既然我知道了它是怎么来的,我就一定有办法治好它,我现在昂首阔步在自我疗愈的康庄大道上了!”
于是乎,原来的内心冲突和焦虑感暂时被新来的理论和技术所遮挡,固有的认知、行为模式也被新的防御机制包上了一层可口的糖衣:
以前你过不好只能怪自己没用,但现在你知道是父母不好,是你的原生家庭不够“抱持”;以前你不知道该如何获得自我疗愈,现在你懂得了要经常关照到自己的“内在小孩儿”;以前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暴怒,现在你知道要首先去觉察自己此时此刻的状态;以前你面对心理问题或困惑时手无寸铁,只能自暴自弃,但现在你局红管亮,可以去披荆斩棘,可以去大刀阔斧了。

诚然,如果是一些自我功能比较高的人,甚至真的有可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获得自我疗愈,走上了真正的自我成长之路。 但是,绝大部分人在经历理论疲乏或技术麻木后就会慢慢发现:以前你情绪不稳定易激怒,现在你还是那副暴脾气。 甚至,你知道了自己身上问题的来源,用所有理论去解释的一清二楚,也试过你学过的所有方法和技术之后,你仍然在原地踏步,这会让你陷入比从前更深的绝望。
这是怎么回事?


问题源于早年关系的匮乏
我们人类,是一种在人际互动和关系中长大的生物。如果长期没有互动,人就会孤独至死。比如刚出生的婴儿,除了要被满足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求,还需要母亲的互动和安抚,如果没有抚养者和他进行互动:拥抱、抚触、聊天、亲吻他,这个孩子极有可能会痛苦地死去。(关于母亲对孩子抚触的心理意义,可以观看心理学家拿猴子的幼崽做的一个残忍的心理学实验)——恒河猴实验。
假如你现在能安安稳稳地坐着这篇文章,那估计你在生命最初的那几年,跟父母之间最初的心理连接或关系还不错。但是父母本就不完美,所以我们小时候与父母的互动关系也终究不是完美的:你总会有不被看到、不被接纳和不被满足的时候。这种早年时候跟父母的互动关系中的匮乏感,会逐渐影响我们脑海中对于自己人生的脚本。
举个例子:在你小时候的某一天,你身体不舒服,但是因为此时的岁数太小又没有别的办法来表达你的情绪,只能借助大哭来表达你的不满。但是正在忙于家务的妈妈对你的哭声置之不理,只是简单的应付了一下,就把你晾在了一旁。这个很早期的印象,会相当深刻。假如你后来哭10次,有8次都被被妈妈晾在一旁不管。你就会更加深刻,你就会形成关于自己人生的一个核心脚本:
“人生在世,绝不能哭,哭没什么鸟用!”
你后来的人生就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这个脚本在上演,你就不会哭了,下次你再想哭的时候,你都忍住了。慢慢地不自觉地你就会使用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来让你免受伤害:比如想哭的时候忍住不哭,而是改为一笑置之。这个办法曾经是极好的,它能让你更好受一些。但是它也可能让你在若干年后,面对嚎啕大哭的伴侣也不自觉地一笑置之,然后你的伴侣就去妇联告你有情绪虐待,你们的婚姻即将走向尽头。
于是乎,为了挽救婚姻,你参加了最贵的婚姻家庭工作坊,在工作中你想起了曾经挨打的自己,你也明白了那一巴掌是如何打得你妻离子散。你内心无比悲凉,但你仍然哭不出来。你看到了你的前世今身,可你仍然不敢流泪。
有多少人知道了真相,可那又能怎样?
“生意被我一次又一次的搞砸,是因为我怕自己太优秀了会被父亲揍。”
“我无法对喜欢的人倾诉衷肠,是源于小时候母亲对我的太冷漠了。”
为什么对所有的这些你都了然于胸,却依然无法改变?
因为,真实的你从不曾被允许。

真实的成长存在于关系之中
终于,你实在无法忍受现在的状态,你去找你的心理咨询师,你会问:
“我发现我过得比较痛苦,因为我好像比较麻木,没有什么情感!”
“我到底是怎么了?有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方法,我想哭出来!”
OK,对面的那位“所谓的”心理咨询师正襟危坐,你迫切想成长的愿望让他欣喜若狂、大受感动。为此他倾囊相授,给你一整套情绪感受和管理的方法:正念、催眠、NLP… …
你知道了自己的前世今生,了解了一打顶尖理论,也学会了很多听起来就很牛逼方法。可我告诉你,你依然还是在过去的人生脚本里自嗨。因为:
你从来没有在难受的时候,被允许一个安全的空间来放声大哭;
你也从来没有在面对严厉的父亲时,被允许说出自己的需求。
在我们咨询师成长团体中,曾不止一次的向咨询师学员提问到:“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心理咨询到底为什么有效?”
仅仅是告诉你们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样,然后再扔给你一堆建议或者管用的方法吗?
假如我们的来访者来到我们面前,我们把他的所有问题都拆开揉碎,把那些盘根错节用动力学解释的清清楚楚,然后给他看似实用的建议,让他回去就这么照做。
这个人会好吗?
答案是:很可能不管用,很可能不会好。即便会,那也是暂时的。
在团队案例督导中,我们曾经不止一次的达成这样的共识:有太多的心理问题,正是因为真实的感受从不被看到、不能被接受,更不能拿出来正大光明的进行讨论。
而心理咨询真正有效的,是给来访者营造一种抱持性的关系体验。在这段关系中,你不断被问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不管你说出这些感受的时候,带着多深的羞耻、内疚、忧伤甚至是愤怒,咨询师也可以坚定而温和地和你讨论,允许它们在咨询室中自由的流淌。
这种关系体验似曾相识,因为这是你在生命早年就想要得到的;这种关系体验又有所不同,因为它满足了你在父母身上曾经想要却无法得到的那部分。
心理咨询师经历数年的专业知识学习、临床技能训练、个人心理体验和专业督导,为的就是可以更好地把自己先“清理干净”,有能力做一个抱持的容器。等来访者将他们那些被扭曲的、有毒的体验和感受投入到咨访关系中时,咨询师才能保证它是有疗愈意义的。
而那些所有的心理知识和咨询技巧,都只是为这段关系服务。
所以,曾经在关系当中受的伤,必然还要回到关系中来得以解决。这才是接受心理咨询的意义。
自学心理学,没问题,但终究是一个人在那里自嗨;
心理咨询,才是和人玩,和人玩好了,其乐无穷。

——

/ 本文作者 /

 石勤快

心理咨询师

婚姻家庭治疗师

(本文作者:石勤快,原创文章版权归朴生心理所有,转载请联系。)

更多“心理咨询”主题的文章,请点击:https://pushengxinli.com/xinlizixun


预约咨询请添加助理微信

 

编辑:朴生心理

标签: 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
分享本文
  • Share on WhatsApp
  • 邮件分享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百度贴吧
  • 分享到QQ好友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3/2021030510154670.jpg 420 720 shi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1/2021010908330697.png shi2020-01-04 16:37:482021-03-06 13:15:29学了那么多心理学,为什么还是治不好我的病?
您可能会喜欢
“哎!你踩到我了!”丨当自我边界被侵犯时
我们无法感同身受,至少还能选择善良
接受动力学取向的心理咨询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可以和我的咨询师建立朋友关系吗?
哪些问题适合接受心理咨询?
道是无情却有情丨严格的咨询设置背后的治疗意义
战胜拖延,时间管理真的有用吗?
如何让我的咨询更有效?

最新文章

  • 关于心理咨询中的一些常见疑问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36
  • 如何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心理咨询师?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25
  • 羞耻感: 隐藏在心理问题背后的体验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16
  • 咨询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些什么?2023年3月9日 - 下午1:11
  • 心理疗愈的本质是什么?2023年2月15日 - 下午3:44
  • 心理问题背后的意义2023年2月15日 - 下午3:36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2022年12月6日 - 下午7:42
  • 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下篇)2022年11月21日 - 上午9:17
  • 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上篇)2022年10月8日 - 下午2:16
  • 如何让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更有效?2022年9月19日 - 下午4:15

扫一扫,加关注

联系朴生

  • 微信公众号:朴生心理
  • 电话:15859242450
  • Q Q:2753927559
  • 微信:presence2017
  • Email:hello@pushengxinli.com

成长从来都是关于自己一个人的事
咨询师不会也不能代替你完成
但是  我们可以让成长
不那么孤独无助
因为
此刻  我在

友情链接:厦门心理咨询 | 厦门心理辅导 |

首页 | 关于朴生 | 朴生团队 | 朴生服务 | 联系朴生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759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1468号

掌握这项技能的老公,婚姻关系都不会差 正规的心理咨询为什么要收费?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