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生心理咨询
  • 首页
  • 朴生团队
  • 心理咨询
    • 了解咨询
    • 你需要吗
    • 如何预约
    • 如何收费
    • 注意事项
  • 阅读科普
    • 行业动态
    • 专业科普
    • 父母之道
    • 自我探索
    • 亲密关系
    • 职场心理
  • 社会责任
    • 企业EAP
    • 近期活动
  • 关于朴生
  • 联系我们
  • 搜索
  • 菜单 菜单

我们无法感同身受,至少还能选择善良

2018年9月4日/在: 专业科普, 自我探索, 阅读科普 /通过: shi
朴生按

几乎所有的心理咨询师都被要求掌握“共情”这一基本功。初入行的新手们学到的第一课,便是:对来访者应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 ..科胡特(Heinz Kohut)生前最后一次演讲的主题就是《论共情》,因为他老人家做了一辈子的精神分析之后发现:作为心理咨询师是很容易就会陷入“共情陷阱”和“共情泡沫”的。

事实上,共情是一种天赋,并非靠训练就能完全达到。也许你可以让自己表现的对他人似乎十分共情,却难以让咨询有效深入下去。因为真正的共情本身就是具有神奇的疗愈效果。如果这个能力对专业人士尚且如此难以领悟,那身为未曾受过任何训练的普通人,我们中的大部分就更难做到“感同身受”,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坚守善良。

 

原文标题:我听过最大的笑话,就叫“感同身受”
作者丨甘北

图片源自网络

1

 

早几年,还没放开二胎那会,一个女人怀孕了,验了B超,是个女儿。

婆家全家出动,劝女人把孩子流了。

婆婆说:“我们家的香火全在你这肚子里呢,换我是你,我也流。”

大姑子说:“孩子又没成型,有什么好心痛的啊?”

小姑子说:“现在的人流手术很先进的,下地就能走,没什么大不了的。”

丈夫说:“你怎么就非要跟全家人对着干呢?因为你的事,大家都吃不下饭了。”

女人没办法,只得流。她明白,她是这个家的外人,没有人会心疼她。

在这一家子老老小小看来,她肚子里的女婴,就像一个肉瘤,割了就割了,留着反而是个祸害。

做完流产那天,娘家的亲戚们赶了过来,妈妈抱着她哭成了泪人,这么多年捧手心里的女儿,怎么嫁到别人家去遭这种罪啊?就连一向不苟言笑的爸爸,也偷偷地红了眼圈。

心疼,是真心疼。不仅疼那个流掉的孩子,更心疼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女儿。

可是婆家人有什么呀,婆家人开心着呢,这一胎没了,还有下一胎,下一胎是个男孩,自己家的香火可就有了,好着呢!

他们像过节似的,买了鸡、买了鱼、买了肉,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劝女人吃饭,婆婆说:“等身体养好了,就赶紧地再怀一个,年纪也不小了……”

2

 

等到第二年,小姑子结婚了,没多久也怀孕了。

巧了,小姑子嫁的这户人家,也指望她生一个男孩来传宗接代。

但不幸的是,托了人悄悄地验了,竟然也是个女的。

小姑子的婆家也死活不同意,生女孩哪行啊,自己家本来就一个独苗,总不能断了香火。

不行,得流掉,不流就得离婚。

小姑子哭哭啼啼地跑回家,要做母亲的人,始终是有些慈悲的,再也说不出“下地就能走”这样的话,她哭诉道:“怎么会有这么狠心的人啊,自己的骨肉都不要。”

这会儿,这一大家子急了,捋起袖子要去找男方理论。女人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家人义愤填膺的样子,又解气又好笑。那些话她还记着呢,记得请清楚楚。

 

“我们家的香火全在你这肚子里呢,换我是你,我也流。”

“孩子又没成型,有什么好心痛的啊?”

“现在的人流手术很先进的,下地就能走,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怎么就非要跟全家人对着干呢?因为你的事,大家都吃不下饭了。”

 

当时说得多轻巧,现在怎么反倒急了?

3

 

针不扎在你身上,你就永远不会知道疼。

刚刚结束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有一幕令我尤其印象深刻。

陈俊生跟罗子君离婚后,想要回原先的大房子,子君提出要五十万,他便叫自己的父母去找子君打感情牌。子君不答应,陈俊生的父亲就说:“子君,我一直认为,你是个善良的孩子,怎么现在你变得这么狠呢?”

 

你怎么这么狠呢?罗子君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时,陈俊生的妈妈也是这么说的。

自己的儿子出了轨,反而责怪儿媳妇心狠,不肯让出抚养权,不肯交出大房子。可在陈俊生父母看来,这就是天经地义的,因为他们只能感受得到儿子的窘迫,压根体会不了前任儿媳的痛苦。

你永远不能指望他人感受你的感受,除非,他有一天遭遇你的遭遇。

4

 

前段时间,林肯公园主唱在家中上吊身亡。这个男人,从7岁开始遭到一名成年男子长达6年的性侵犯,无处寻求帮助,只能沉溺于酒精与毒品。

而在一篇悼念他的文章下面,我看到一个评论:自杀的人,极为可耻。

 

简短的八个字,把人性的自私、浅薄还有那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看客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祝愿他,一辈子不要经历痛苦无助,一辈子不要陷入命运茫茫然而又无从逃避的漩涡,否则哪一刻产生轻生的念头,也有人高高在上地评论一句“极为可耻”。

自杀的人不是想死,他是活不下去了,没有活路了。

网上曾流行过一段评论:对一个抑郁症患者说“世界很美好啊,你为什么不笑”,就好比对哮喘患者说“空气多好啊,你为什么喘不上气。”

肤浅、无知、可笑。

如果我们做不到感同身受,能不能不要在他人的苦难面前,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姿态?这并不能彰显你的优越,反而会看起来很蠢。

 

5

 

廖一梅说:“每个人都很孤独。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我们活在世上,理解原本就是一件昂贵的奢侈品。

我们不明白那个走在街上的女孩,为什么会无来由地嚎啕大哭。

我们不明白那个要养家糊口的男人,为什么会抠得买不起一包烟。

我们不明白那个情绪失控的妈妈,为什么会抱着孩子逃出家门。

乃至于我们自己,也有许多无从说起的心事。

你在一个黄昏喝了酒,想找个人讲一讲心底的秘密,翻开通讯录,却又只能摇摇头,算了,还是算了。

你被曲解被误会被冤枉,百口莫辩想要有个树洞,可是把话都说了出来,对方却微笑着跟你讲:“哦?就这样啊,我还以为有什么天大的委屈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星球孤独的产物,因为我们都在经历着,独一无二的经历。

英国作家毛姆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6

 

最后,我们又再说回开头。

我的老家是一个特别重男轻女的地方,老一辈的人尤其如此。

有一户人家的媳妇怀孕了,托了人悄悄地验了B超,是个女孩。

护士指给孕妇和她的婆婆看:“这个就是小婴儿,是个穿裙子的。”

显示屏上,那里有团小黑点,不停地在跳动、翻滚,宛如一颗小心脏。

小媳妇战战兢兢地看着婆婆,婆婆的脸都快沉到地底了。她料想,这个孩子,十之八九保不住了。

回去的路上,两个人一直没说话,婆婆就一直沉默着,沉默着。快到家门口了,老人突然跟她说:“回去咱俩就说这是个男孩……”

媳妇不解,问道:“妈,你就不想要个孙子吗?”

老人说:“想,怎么不想,我做梦都想,可是那是一条生命啊,她都会跳了……”

我们或许无法感同身受,但我们还能选择善良。

 

注:正文内容转自公众号甘北(ID:ganbei1990,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转载请联系15859242450)

 

编辑:朴生心理

标签: 人际关系, 沟通心理学
分享本文
  • Share on WhatsApp
  • 邮件分享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百度贴吧
  • 分享到QQ好友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3/2021030409020756.jpg 236 404 shi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1/2021010908330697.png shi2018-09-04 17:04:472021-03-09 10:25:36我们无法感同身受,至少还能选择善良
您可能会喜欢
“哎!你踩到我了!”丨当自我边界被侵犯时
你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了么?
学了那么多心理学,为什么还是治不好我的病?
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下篇)
不正经心理学研究:男人色眯眯的眼神究竟有多大
中国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共情与智慧的高度整合

最新文章

  •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师应邀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主题讲座2025年5月18日 - 下午12:35
  • 装病背后的心理故事:《我有病,我装的》新书译者与读者对谈直播实录2025年3月31日 - 下午4:17
  • 《我有病,我装的》译者导读:揭开装病的谜团,症状的假面与心灵的独白2025年3月31日 - 下午4:08
  • 魔童闹海:突破心灵困境的象征之路2025年2月14日 - 下午3:55
  • 《我有病,我装的》学术著作导读:渴望存在而招致毁灭,装病的悖论2025年2月6日 - 下午3:31
  • 厦门心理咨询新进展丨朴生心理学术译著出版丨深度心理学大众科普《中年成长》2024年12月2日 - 下午2:16
  • 你养育倦怠了吗?2024年10月19日 - 上午11:38
  •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师应邀进行心理危机干预主题培训2024年10月15日 - 下午5:29
  • 理解家庭是解码孩子心理问题的一把钥匙2024年9月20日 - 下午4:25
  • 梦,我们理解心灵的语言2024年7月23日 - 上午11:07

扫一扫,加关注

联系朴生

  • 微信公众号:朴生心理
  • 电话:15859242450
  • Q Q:2753927559
  • 微信:presence2017
  • Email:hello@pushengxinli.com

成长从来都是关于自己一个人的事
咨询师不会也不能代替你完成
但是  我们可以让成长
不那么孤独无助
因为
此刻  我在

友情链接:厦门心理咨询 | 厦门心理辅导 |

首页 | 关于朴生 | 朴生团队 | 朴生服务 | 联系朴生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759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1468号

朴生EAP顾问师盛文哲应邀为某知名证券公司授课 对不起,你的痛苦可能是你自找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