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这些关系技巧,规则越多亲子冲突越大
不懂这些关系技巧,规则越多亲子冲突越大
——如何有效地帮孩子设定行为规则
原创: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但这对父母来说确实很艰难,接受孩子的负面和愤怒情绪是很难的。当孩子拒绝按照父母所希望的方式来行事,这会让为人父母的我们很难再体贴的关心他们。
对于那些年幼的孩子,父母们可能希望他们能主动地牵着你的手过马路,按时上床睡觉,自己穿好衣服,老老实实坐到桌子旁,可以不看电视,自己乖乖坐在汽车座椅或婴儿车里;或者只要我们不允许,他们就可以乖乖地听话。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我们作为父母,会希望他们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希望他们可以及时做自己分内的家务活儿;可以不沉溺于电子产品(手机、pad、电视、游戏机等);希望孩子们在外出过夜或参加朋友聚会之前,可以先获得家长的允许;希望他们可以主动告诉家长自己要和谁去约会,他们的活动安排大概是怎样的;或者在父母不同意的时候,希望他们可以乖乖地听话。
面对来自父母的行为规则,当孩子心生抱怨、拖拉应付、拒绝或顶嘴时,这会在情绪感受层面深深地触动父母。有的时候,这会让父母反应过度,让有些家长怒不可遏,变得加倍管控;有的时候,亲子间的这些冲突可能会让父母开始怀疑自己,无法坚守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甚至有的家长会因此而灰心丧气,想要彻底放弃对孩子的任何行为限制和规则要求。
所谓行为约束和设限,也就是家长们有一套规则和限定,规定孩子们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有些事情在这个时间可以做,在其他时间则不可以做;有些事情必须要按照这样的方式来做,而有些事情必须要那样做才可以。
年幼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遵从“享乐原则”的,也就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可这套约束规则却是基于“现实原则”的,也就是需要先吃苦后享乐的,而且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不那么让人舒服的。这也就意味着想让孩子可以比较配合、自愿地遵守成人世界的行为规则约束,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十分头疼的事情。因此,需要多方面的技巧和耐心,同时也是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
不过,一些关键的技巧和注意原则,可以让这个过程更加顺畅一些,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亲子矛盾和关系冲突。比如,家长们要尽量理解孩子的需求以及他们的问题或不配合行为所表达出的心理意义是什么;在设定行为限制过程中,父母们要试着去觉察和分辨,哪些命令是出于父母自己的需求,哪些是真正为了孩子的利益所必须要做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尽量少用惩罚,多用强化;父母要谨记,培养行为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等等。
首当其冲的,父母可以对亲子关系中的冲突和互动进行反思和理解,这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首要心理技术。
首先,让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尝试理解所发生的事情。当孩子表现出叛逆、拒绝或违抗父母的行为时,也许意味着:
# 期待获得掌控
# 来自父母的保护
# 父母的言传身教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体验到强烈的负面情绪是,但对孩子来说,这可能很可怕。他们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会感到失控。他们可能会担心这样伤害到自己的父母,或者被父母所抛弃。
所以,父母需要保持控制,不要被孩子的消极情绪所淹没,需要承认我们真正的理解孩子在表达什么。这么做就是在告诉孩子,即使有强烈的负面情绪也是安全的,他们的情绪是可控的。他们的这些情绪感受没有伤害到任何人。孩子始终是被关爱着、被需要着,始终有人在关心着他们。
以上这些都是为人父母可以教给孩子的精彩人生体验。
但是理解他们的感受并不意味着你就非得同意他们的观点,并不等同于就要和他们一起走或者屈服于孩子的要求。理解并不意味着就得做出让步。
倾听自己的声音。你的孩子需要你真诚,需要你用对你来说最有意义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你要认真对待这件事。多相信自己。如果你对自己的方法有信心,这对你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榜样。另外,这样做还可以帮助你的孩子感到更安全,帮助他们学会更好地合作。
当你进行自我反省时,另一件要做的事情是注意孩子的行为是否触动了你的某个部分——可以让你感到不被尊重、受伤或感到无助,并以愤怒、拒绝或过度控制来回击;或者是让你自我怀疑,感到内疚,不愿意完成自己的要求或期望。这个时候你通常需要“稍微暂停一下”,给自己一些时间来回应。
这是你必须“拥有自己的感受和反应”的地方。很多时候,如果一旦父母反应过度或感到内疚、放弃对孩子的要求的时候,他们会把责任推给孩子,比如说:“我这么生气是你的错!”或“你咋那么多臭毛病!”这好像是孩子让他们这么做的,让他们感到内疚、受伤或生气。作为父母,我们需要首先承担这个责任。是我们自己感到了愤怒或内疚。
最后,即便是再有爱心、再负责任的父母也会因为孩子的反抗和不听话而感到身心疲惫,他们要么放弃,要么退缩,要么反应过度。这会让很多父母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对自己的养育方式感到不好,比如感到内疚和无力。
亲子关系中的反思和理解,它强调错误和误解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可以修复的。事实上,正是在关系修复的过程中,我们和孩子谈论冲突中发生的这些事情,以及父母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反应,我们的孩子才会了解人的内心是如何运作的。他们会因此而知道,人无完人。他们知道冲突和误解是正常的,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总而言之:反思和理解。尝试去理解,我们作为父母,需要去意识到孩子的内心在发生什么。当孩子反抗我们的要求时,他们同时表达了他们独立的想法,但仍然希望父母可以足够坚定,这样父母就可以坚持认为对孩子最好的事情。
尝试去反思。意识到你的内心在发生什么,你想要什么,你有什么感觉。希望这能帮助避免太强烈的刺激,并有助于增强你的自信。但如果单纯的反思无效,而你自己情绪爆发,或者太快就对孩子妥协,你还有另一次机会。那就是修复这段关系。下次你会做得更好,因为这些情况会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这些修补和重复工作不仅会促进孩子的积极发展,还会进一步改善亲子间的关系。
一些反思想法与建议
提醒自己,你的孩子需要行为规则和界限,即使他们表现得好像不想要这些,即使这意味着他们会生你的气。
为你的孩子获得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和对世界的看法而高兴,为自己给了孩子成为他们自己的机会而骄傲。
坚信亲子关系总会有修复的余地。假设你犯了一个错误。你让你的孩子只是心烦意乱,当你回顾这件事情的时候,你意识到你应该更灵活一些,更敏感地对待他们和你在一起的痛苦。你以过于苛刻或管控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规则要求。可以做一些补救措施。你可以道歉,你可以就发生的事情进行一次谈话——当然,无论你的孩子多大,都要把它调整到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谈谈他们的感受,你的感受,他们怎么看,你怎么看。与他们分享你现在对它的不同看法,并希望接下来可以做得更好。
当孩子足长到够大的时候,你可以开始向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看看你们俩如何能更好地处理这些冲突。2岁或3岁的孩子可能会有很多属于自己的想法。这会让孩子进入“解决问题”的模式。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附和他们的解决方案,但这确实开始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当他们步入到青少年阶段,作为父母我们将不得不在这些问题上与他们合作,并提出对你们双方都有效的妥协。
请记住,一段关系的好坏并不是通过有没有冲突和不愉快来衡量的,好的关系是通过我们在发生不愉快之后如何来澄清和修复关系得以体现出来的。
参考资料及拓展阅读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