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糟糕的亲子关系,父母最好做到这几点

 

朴生心理咨询中心编译组

在养育这件事情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是最有力的工具。当亲子关系比较稳固、良好时,孩子才更有可能在情感发展人格品质学业成绩社会成就等方面发挥出足够的潜力。

在一段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作为父母,需要协调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比如:养育方式可以灵活而不失稳定;管理控制但给与一定自由空间;提供指导但不致僵化;提供必要的安抚却不过度保护。好的、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就像是韧性极强的皮筋一样,既可以伸展又不会轻易断开。

心理学家Regina Pally在系统论述父母如何提升自己的养育功能这样方面,她综合列出了一套父母在跟孩子进行亲子互动时可以优先考虑和尝试的指导原则。

1.养育孩子这件事上,亲子关系高于一切。

在养育过程中,遇到冲突和问题的时候,父母们最好是先让自己慢下来,向后“退一步”,给一些时间让自己从具体的矛盾或问题中跳出来,看一下是不是自己跟孩子的关系方面总体上出现了不良的趋势。在养育孩子上,关系应该始终是首要任务。

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比喻成土壤,那么孩子的学业成绩、特长爱好、行为表现、人格品质、社会成就等等等这些,都是开在土壤上的花朵,只有土壤足够“肥沃”,才能生长出美丽的花朵。

2.没有绝对完美的父母,也不存在所谓“正确”和“最佳”的养育方式。

现如今,聚焦于指导家长如何养育孩子的内容和书籍资料琳琅满目,究竟用什么方式和技术来跟自己的孩子打交道确实让很多家长们十分困惑。

其实养育孩子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孩子可以精细化的“圈养”,有的孩子可以粗放式的“放养”,每一种具体的养育方式都可以培养出健康、优秀的孩子。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多想一想,更多地找到属于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答案。如果把书籍和专家看作食谱的话,养育孩子就像是烹饪食材,需要经过不断地选择和尝试,才能做出既美味又营养的饭菜。

3.尝试容忍模糊、不确定和未知的状况。

漫长的亲子间相处之旅,其中总避免不了相互间的误解、冲突与矛盾。父母可以尝试着让自己学会容忍这些情况的存在,这可以帮助家长们减少那些僵化、刻板和冲动的亲子关系破坏行为。

在养育过程中,根本不存在所谓唯一的正确答案,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我们的人生在本质上就是一由团乱麻的事情组成的,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克制住要立刻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冲动。

亲子之间如果只能是一块透明的玻璃,孩子的一举一动必须在你的视线之内,那么孩子无法发展出自主性,这是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

4.既可以从自己也可以从孩子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世界。

我们不仅可以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还可以试着从孩子的视角来理解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每一个孩子都是拥有不同观点和动力的独立个体。而且,儿童心智的运作方式跟成人有着很大的不同,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与回应,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这也是孩子心智得以发展的基石。

很多的亲子间冲突根源是都是因为双方坚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完全不想为对方进行丝毫的妥协。父母作为亲子关系中更有力量和一方,如果可以主动尝试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父母的共情能力,促成高质量的亲子关系。

5.让自己充满好奇心,保持内心的开放和灵活。

为人父母,我们很容易就陷入到将自己打造为“全知全能、无所不能”型父母的尴尬境地之中。其实从孩子内心的角度来理解,父母大可不必永远是无所不能的超人。我们可以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保持一颗好奇和开发的态度,这会让孩子感到更加的愉快和放松。使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就如何行动有多种的选择,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更自如。同时,这也是在给孩子们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

 

6.涵容孩子情绪感受,并设立适当的限制和规则。

孩子必然需要父母来帮助他们容纳自己的冲动,缓和自己的那些强烈的情绪感受。最好是可以用相对协调、平衡的方式来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协调和平衡,意味着父母一方面要对孩子的情绪感受足够敏感,并对此提供共情的理解和同调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接纳;同时在另一方面,对于孩子的一些过激行为和莽撞冲动,我们也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气质特点来设定明确、具体的规则和限制,以此来提供必要的保护。这就是既要要涵容情绪,还要建立规则和适度限制。

对于孩子来说,在经历人生历程中前2次“心理大动荡”时期时,来自父母的理解和保护尤为的重要。第一次发生在大约2-3岁的婴儿期,也叫做“魔鬼两岁”;第二次就是十岁之后的敏感青春期。

人生前半段的这两次心理大动荡是身体能量突然充沛所伴随的试探和探索行为,突出的表现为“使劲地折腾”。所以,在这两个关键发展期,家长能否从心理上抱持住孩子的“折腾”,同时还提供规则和设限,这个是对父母的巨大考验。

7.培养孩子的能力以及塑造心理韧性。

亲子关系是这世间一种最为特殊的亲密关系,因为它的建立是以将来的分离为目标的。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孩子迟早有一天是要独立的。如果孩子可以发展出必备的能力和心理韧性,他们就可以比较顺利的渡过分离这个阶段。

为了培养孩子的这些品质,首先是父母要有克服困难和坚韧不拔的信心与态度;同时,父母还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即便是十分强烈、令人痛苦的负面情绪,最终也都是会过去的。此外,父母们还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学习适合他们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使他们可以学会应对人世间的各种挑战、挫折、伤害以及丧失。

8.不忘聚焦孩子的优势,促进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可这些不足和劣势对于解决困难没有丝毫的帮助。很多心理学家都已达成共识,个体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是人格系统中的核心体验要素,也是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促进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稳定、一致地强化孩子身上那些有优势、做的好的部分。所以,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提醒自己关注到孩子的优势部分,聚焦于那些做的好的一面。而且,不光是孩子最终所获得成就需要得到鼓励,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更需要被看到。

9.当亲子关系破裂时,父母需要主动进行修复。

在所有关系中,矛盾和冲突都是正常的。虽然面对这些艰难时刻非常痛苦和不易,但孩子们一般都能自行应对。只有在亲子关系破裂时,孩子们会体验到孤独和被抛弃的感觉,这会让他们难以应付,这时就需要父母花时间和心思来进行修复。

形象的来说,包含亲子关系在内的所有亲密关系形式,它们都是以一种螺旋式的方式来层层递进发展的。促进关系的关键时刻,其实并不是那些“你侬我侬”、难舍难分的甜蜜时光,反而恰恰是那些表现为冲突、矛盾的关系破裂时刻。当破裂的关系通过父母和孩子的努力得以修复,亲子关系的质量也会得到提升。

10.尊重孩子的独特性,调整养育方式来适应孩子的具体需要。

世界上没有完全形同的两片树叶,也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即使是一种公认有效、权威的养育方式也不可能适用于每一个孩子。父母会对孩子抱有各种期望,但要注意,我们养育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你所期望中的孩子。所以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特殊需求来制定适合的养育方式,而不是根据你的期望来制定理想中的养育方式。

以上这些养育孩子的建议和原则都仅仅是一个参考方向,而不是刻板的规则限定。之所以说“亲子关系比你做的任何事都重要”,其实这是在强调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它比你所关心的很多具体内容都重要,比如:孩子在一次期末测验中考了多少分;孩子一个学期获得了多少奖状;孩子能不能参加全市优秀学生才艺汇演;孩子在班上能交到多少个知心伙伴,或者孩子上个星期究竟玩了多久的手机。毫无疑问,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是,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父母做的大多数选择最终都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也可以说,只要父母尽最大的努力与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之所以说这些原则可以消除父母们的压力,是因为它们提醒我们:牢固的亲子关系并不是指绝对完美无暇的关系,也不是说这段关系一直充满温暖和情感回应。因为在现实的关系中,父母是不可能始终做到理解孩子的。在高质量的亲子关系中,温暖、回应和理解只需要达到平均水平就已经很好了;而且在这样的关系中,当父母遇到困难时他们至少会想要争取做到更好,对于大部分父母和孩子来说,这就足够好了。


 参考资料 & 拓展推荐

Regina Pally(2017). The Reflective Parent: How to Do Less and Relate More with Your Kids.W. W. Norton & Company.

http://reginapally.com/category/ad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