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A—-隐匿的施虐与操控

原创: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01.从性骚扰到PUA

国内“知名”编剧史航近日被二十多名女性指控曾对其进行言语、肢体等方面的性骚扰,时间跨度从十几年前到最近几日不等。 对此,涉事人史航先后多次公开发表声明予以否认,先是“情况不属实”,后又将自己与这些女性的关系定义为“有不同程度的交往”,以及“风流交谈和门内的情调”。

随后,涉事人史航自己所公布出的大量聊天记录越来越佐证了部分当事女性的讲述,几乎是对自己行为的公然承认。但他依然可以轻易地说“不存在性骚扰”,并把脏水泼向女性。他的如此回应并没有被相关当事人和网友所认可,反而在网络和文化圈引起众怒。这一事件之所以会引来如此的热议,激起全国网友的愤怒情绪,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来,事件呈现出在施暴和受害双方权力结构明显不对等的情况之下,受害者所需要面对和经历巨大心理压力与痛苦。那种真实的愤怒感和不被理解的体验,让许多网友感同身受。

另外,多位受害者的控诉话语竟然可以轻易地被施暴者予以否认和歪曲。正是这种毫无顾忌、堂而皇之的歪曲和篡改“事实”让人们唏嘘不已。

仔细分析“史航”之流所使用的公关话术,简直就是PUA套路的又一个现实版教材。比如,“不存在性骚扰”、“不同程度的交往”、“风流交谈”、“从未侵犯任何人”、“没有加害者和受害者”、只是想要还原真相”,这其中明显就是“PUA”套路。

举个例子,以下这些话术,就曾大量作为PUA技术教材中的示范语句来进行教学和使用。

CAUTION
▷▷“是你故意曲解了我的意思。”▷▷“你说的事情根本就没发生过。”

▷▷“绝对是你记错了。”

▷▷“要不是你先刺激我,我也不至于那么对你。”

▷▷“你明知道这种事情会让我有什么反应,还完全不顾我的感受故意去做,所以我会有这个反应完全就是你害的。”

▷▷“肯定是你自己太敏感了,不要那么玻璃心。”▷▷“我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想保护你。”

▷▷“你说这些话,简直就是疯了。”

▷▷“你是故意要把我搞糊涂吧。”

▷▷“你到底在说什么,我完全听不懂。”

▷▷“我对你这么严格,完全只是因为我爱你,我在乎你。”

这些话术对你来说是否熟悉呢?如果你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的话,基本上可以确定你已经被PUA实锤了!PUA一词源于漂亮国的一些社交圈子,全称“Pick-up Artist”,直译为“搭讪艺术家”,其原本是指男士接受系统化学习和实践并不断更新提升、自我完善情商的一系列情感沟通方面的行为技术;后来PUA这个词泛指很会吸引异性(不分性别),能够让异性着迷的人群及其相关行为套路,与其相关的那些理论亦被称为“泡学(撩妹&撩汉指南)”。经过几年网络的热炒,PUA技术俨然已被很多内心社恐却社交需求强烈之人士奉为两性相处秘笈或恋爱脱单宝典。

但同时在更多人的眼中,PUA这一群体和相关套路也一度沦为过街老鼠。甚至还有人故意在人际交往中,突显自己的直男直女本性,与PUA“套路”二字划清界限。但人在江湖防不胜防,你真以为自己能完全摆脱PUA的套路吗?其实未必,甚至也许你或你身边的某人就是正在被人“情感操纵”的PUA本A。

漂亮国耶鲁大学情商研究中心的心理学家Robin Stern在她的一本专门论述情感操控的著作中,详细列举出了20条那些长期遭受关系中的情感操控所带来的显著变化。如果此时你仍然不确定自己身边的人是否对你使用了PUA伎俩,可以自行对照一下:
CAUTION
你会反复质疑自己。你每天数十次地问自己:“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你经常在工作的时候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失去理智。

你总在向父母、伴侣或者是对领导道歉。

你经常考虑自己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女友、妻子、员工、朋友或孩子。

你想不明白,为什么生活里有那么多精彩的事,你却总是不够开心。

你给自己买衣服、给自己家里添置新家具设施,或者买其他的个人用品时,脑子里却一直考虑的是对方喜欢什么,而不是思考自己喜欢什么。

你经常在朋友和家人面前为伴侣的一些行为找借口,为其辩解。

为了躲避伴侣贬低你的言语和对现实的扭曲,你开始对其撒谎。

你连一些十分简单的事都拿不定主意。

你发现自己开始对朋友和家人隐瞒某些事情,这样你就不用再对其解释,或者在其面前找借口。你知道出了严重的问题,但你就是没办法表达清楚,甚至连自己也搞不清原因。

你在跟对方闲谈时也要再三思考后再开口。

在对方回家之前,你会先在脑子里过一遍自己这一天做错了哪些事情。

你觉得自己现在和以前大不相同——以前更自信、更爱玩、更放松。

你开始通过伴侣的助理(同时)来和TA沟通,这样你就不用直接告诉他那些可能会让TA不开心的事。

你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对。

你的孩子开始在你的伴侣面前保护你。

你发现开始对一向相处愉快的人发脾气。

你经常感到内心绝望,郁郁寡欢。

在任何关系的中,无论是夫妻、伴侣、亲子、职场、亲戚或朋友关系中,如果你经常会反复出现以上这些情况或感觉,这很有可能就是你被PUA套路的报警信号。 

02.PUA核心套路就是在“点煤气灯”

PUA人士所进行情感操控的那些套路,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有一个专门的心理词汇来形容:“煤气灯效应(Gas Lighting)”。“煤气灯效应”这个词源自20世纪30年代一部名为《煤气灯下》(Gas Light)的舞台剧,该剧在1944年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由影星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担任主演。在该影片的故事情节中,一位钢琴师安东为了将妻子褒曼所要继承的大额财产据为己有,一面将自己伪装成潇洒体贴的丈夫,另一面又不断使用各种心理操控伎俩,伙同家中的女佣企图将妻子逼疯。比如,安东会背地里把家里的煤气灯调的忽明忽暗,还坚称这是褒曼自己的幻觉,让她逐渐相信自己是真的疯了。在丈夫缜密的心理操纵下,褒曼逐渐变得神经兮兮,怀疑现实、质疑自己,最后在精神上几乎完全依附于安东。于是乎,这种试图破坏他人对现实感知的情感操纵行为,也因该电影而得名为“Gaslighting”(点煤气灯)。

故事情节中安东这种刻意扭曲事实、选择性删减和隐瞒,并且持续使用否认、矛盾、误导和谎言等的这些操作,使被操控者怀疑自己的记忆力、理智甚至精神状态,乃至一度质疑自我存在价值的操纵方式,不就是传说中的PUA套路的核心吗?

对身边的人“点煤气灯(Gaslighting)”,其实就是一种心理虐待行为,它能够让受害者看起来或感觉上“不太正常”。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心理/精神虐待,尤其是“把人逼疯”这一招是家庭暴力或亲密关系暴力的核心特征。这个方法之所以会奏效,是因为它让受害者相信自己的经历不是真实的或者是无足轻重的,并且还让受害者认为自己所遭受的对待完全是咎由自取。跟其他形式的心理虐待行为类似,长期生活在被PUA或被点灯关系中,会给受害者的身心造成十分严重的痛苦和创伤。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Paige L. Sweet在2021年进行了一项相关的深度质性研究,聚焦于关系中煤气灯效应产生的社会条件以及与此相关的那些亲密关系中的心理动力与行为模式。历时半年的时间,通过122次深度心理访谈,她发现点煤气灯和PUA行为经常会出现在以下4种关系中:带有家庭暴力的关系、具有隐性暴力行为的伴侣关系、父母和孩子以及其他亲子关系,还有职场人际间的煤气灯效应。

比如,其中一位化名Audrey的女士觉得自己的母亲完全不关心她女儿的心理问题,她坚信Audrey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完全是“假装的”,她就是个“揽货”,““戏精上身”和“太过于敏感”罢了。而事实上,Audrey因心理疾病而住院治疗,还曾尝试过自杀。她的疾病让她无法正常工作。可尽管如此,Audrey还是很担心没人会相信自己的那些症状是真实存在的。Audrey表示:“也许我真的一无是处,也许我的性格确实很糟糕,也许我的确很爱发牢骚吧。”她的这些真实经历便是发生在家庭亲子关系中的点煤气灯/PUA行为,而且这往往从孩子的童年时代就开始了,有些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在这种操控行为中,父母一般都会否认孩子的某些真实体验,这会让孩子愈发感到孤立和自我怀疑。

还有一位化名Alex的女士,她会因为伴侣的一些错误行为而不断地责备她自己。Alex的伴侣会背叛她,而后又否认一切事情的发生。当遭到Alex的质问时,对方会说是因为Alex“嫉妒心太重”、“占有欲太强”,而且还反问Alex为什么不像当初承诺过的那样包容和开放了。Alex为此感到十分困惑而又充满内疚,她寝食难安,无奈之下便开始写日记,把伴侣说过的事情全都记录下来,害怕伴侣会混淆她的记忆。在Alex所经历的这段受虐关系中便隐含着隐性施暴行为的点煤气灯和PUA行为,这其中的操控比较隐晦,但仍然会让受害者怀疑自己理解现实的能力。

社会心理学家Paige L. Sweet发现,在关系中的PUA往往会伴随否认、扭曲、孤立、羞辱以及对个人信誉的诋毁等这些具体的操控行为。而实现关系操控的基本模式是先进行否认或掩盖,接着再改写故事剧本。这些PUA行为模式普遍存在于跟父母、朋友、伴侣、导师以及跟老板的关系之中。可以说,PUA施虐行为几乎无处不在。

 

03.如何避免自己别人PUA

如果你遇到了擅长点煤气灯或PUA的人,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免遭其控制?另外,如何避免让我们自己成为一个关系中受害者呢?“有效识别——自我观照——寻求帮助”这一套自救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免于被心理施虐和操控的魔爪。

 
1)识别身边的PUA之人,这是自我保护的第一步。那些擅长点煤气灯的操控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使用一切必要的手段去控制他人。因此,他们往往将自己置于感情中的主导地位,并且希望自己是影响被操纵者的唯一来源。

以下是操纵者们会在关系中可能表现出来的9点迹象:

比较自恋、以自我为中心;

会利用你的弱点进行嘲讽、攻击,批评你的一举一动,贬低你自身的价值;

喜欢树立权威,假装自己无所不知地了解你,甚至试着说服你,你所相信的是错的,是在进行自我欺骗;

试图让你相信,除了他们以外所有人都在欺骗你,会做对你有害的事情;

让你觉得你的想法和感受并不重要;

使你怀疑自己的理智和认知功能;

他们并不一定总是对你很差劲,时不时地会给你一些甜头,不断使用各种强化去操纵你来迎合他们的要求做事;而且这种行为、情绪、态度上的不一致让你感到困惑,并开始质疑一切;

会倾向于选择性记忆,他们有时会否认自己说过的一些话和做过的承诺;

由于认为自身的形象应该是“高大、权威”的,一旦出现问题便推卸责任,并通过撒谎、掩饰、否认等方式将错误归咎于你或者他人;

十分善于扭曲事实,并给出一个既长、又非常复杂的论证过程使其更有利于证明自己的观点。

2) 关照好自己,这才是防止被PUA的关键。
全面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判断在评价自我的时候,可以坚定立场,相信自己的直觉。别人对于我们的评价往往只是基于部分现象所做出的,能起到辅助和借鉴作用,但并不是严格的定论。如果我们完全通过别人的观点来认识自我,只能使得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模糊和不稳定。  可以从多角度、多来源的了解自己,不要被某个对你“重要”的人来擅自盖棺定论。

接受不完美,允许自己犯错

大多数被情感操控的人,往往性格上会比较自卑、害怕自己的缺点被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不愿自己做决定,也不敢直面事情的结果,因此过于依赖他人的判断和评价。那么,首要事项是认识到人人都是会犯错的,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可以从小事开始,为自己做决定。 同时可以主动发现和记录自己的一些优点,哪怕它很小,很容易被忽视。比如,时常告诉自己,“我弹吉他得很棒”、“我抓娃娃技术一流”、“虽然这件事我没做好,但是我已经在积极寻找补救办法了”对于敏感且容易自卑的人来说,有很多时候学会阿Q式精神胜利法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不断丰富社交圈

一旦封闭自己,就等于削减了自己的信息来源,继而更容易相信操纵者的“片面之言”。让自己被孤立,相当于给予别人更多的专断控制权。因此,我们需要让自己不断接触到新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接受来自多渠道的观点。一旦遇到心理上的疑惑,也可将问题抛给一些我们信任的人,以免在独自解决问题时钻牛角尖。

为自己承担责任,掌管自己的生活 

从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逐渐获得对自己的掌控感,这对于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十分的重要。而自我价值感是战胜PUA和避免被心理操控的法宝。我们可以试着记录下一些生活琐事、工作任务、行程安排、感悟看法等,从而做到对自己的生活心中有数。这是一个好习惯,保持生活和工作的井井有条,可避免自己过于依赖他人,轻易使自己陷入混乱的危机。

3) 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一旦确认自己已经被PUA了,我们要尽快、主动地做出一些行动,以打破对方的关系操纵。操控者之所以能够持续实施操控,正是因为我们被引导着做出了TA所预想的反应,这使TA们发现操控是有效的、能够达到目的。若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不给予他们所要的反馈,则有助于快速改变这一模式。而当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完全逃离操纵者的掌控时,可以尝试寻求外界力量的支持。比如,可以借助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一起来觉察、分析、理解关系中的那些操控和剥削行为,帮助自己及时止损。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然,假如你意识到自己也或多或少存在着类似的情况,并感到有些内疚。那么,我们首先应原谅自己,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圣人,也并不是真正主动去施虐的。然后,需要立刻与你的亲人朋友等受害者进行真诚的沟通,请求他们的原谅、向他们寻求帮助。记住,永远不要试图以爱之名,去合理化情感操纵这一行为。真正的爱,应是深深的理解与接受。

 

参考文献及拓展内容
Paige L. Sweet,林颖(译).煤气灯效应:被扭曲的关系[J].环球科学,2022(21):68-73.Robin Stern.煤气灯效应:如何认清并摆脱别人对你生活的隐性控制[M].中信出版社,2020.

Amy Marlow-MaCoy,煤气灯操纵[M].麦田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