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生心理周党伟老师学术译著《荣格心理学手册》出版
原创: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荣格心理学手册》中文版
《荣格心理学手册》是一本分析心理学领域的开创性著作,对荣格理论与实践感兴趣的读者,这是一部必读之书。
——托马斯 B. 基尔希(Thomas B.Kirsch)
国际分析心理协会前主席
《荣格心理学手册》能够拓展读者对荣格思想的认识,为读者提供思考与反思的机会。作为荣格分析心理学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它对我们当代世界流行的观点提出了挑战。
——鲍勃•欣谢尔伍德(BobHinshelwood)
埃塞克斯大学心理分析中心教授
本书汇集了对荣格心理学最新发展趋势的系统研究,它是及时的、权威的、无价的。
——马里奥•亚考比(MarioJacoby)
苏黎世荣格学院、分析心理学国际学校(ISAP)督导师
关于著名心理分析师、心理学家荣格的思想、智慧,关于荣格心理学的不断描述、诠释、论述、称赞以及批评,在他去世将近半世纪后一直层出不穷,直至2006年,关于荣格的主题也还没有完全结束。2006年,一部由大量知名且富有经验的第二代、第三代荣格派分析师共同完成的作品——The Handbook of JunGian Psychology出版,全面系统地分析阐述了荣格心理学中的各种理论、实践和应用,具体论及荣格心理学中的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原型、阴影、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心理类型、原我、移情与反移情、个体化、主动想象、荣格式释梦、炼金术,以及分析心理学视角下的宗教和艺术等各个主题。作品一经出版,就广受欢迎,好评如潮。作为国际知名荣格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堪称全面了解荣格心理学的丰盛宝库。
The Handbook of JunGian Psychology
这部手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荣格作品中核心的概念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又充分的梳理。这绝非单一的作者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大量在荣格心理学领域对特定主题有深入研究的权威人物共同完成,这正是该手册的初衷,也是我为什么概述的出版公司从世界各地挑选当代最权威的荣格派学者和分析师共同完成这项工程。
在该书中,他们不仅给出了荣格派视角下的主题,也给出了荣格派学者在讨论这个主题时的画面。他们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这些晦涩的理论概念呈现出来,使读者能够迅速全面地把握荣格心理学的整体框架和脉络,从而为读者打开荣格心理学的大门。2019年3月,这本极具里程碑式意义的著作《荣格心理学手册》中文版出版!
该书中文版译者团队由当代著名荣格学者、厦门朴生心理荣格学派研究顾问周党伟老师领衔。周党伟老师为国内知名荣格学者,师从国际著名荣格理论研究学者索努•沙姆达萨尼教授获得东西方思想交流史博士学位(PHD.)。周老师为《法涅斯:荣格历史研究杂志》(Phanês: Journal for Jung History)编辑和审稿人,《分析心理学杂志》(Journal of Analytical Psychology 》 审稿人,欧洲人文科学历史协会会员,周老师还是2018年“书业年度评选·翻译奖”获得者,并获得2022年“机工70周年百佳作译者”称号。《荣格心理学手册》中文版是周党伟老师继荣格《红书》中文版译著出版之后的另一部重量级学术译著,周老师堪称国内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与临床研究领域的新锐派领军人物。
《荣格心理学手册》中文版主译者周党伟博士
»心理分析取向咨询师
»心理学硕士&欧洲思想学硕士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博士
该部手册是第一本系统介绍荣格分析心理学基本概念的作品。虽然在此之前已经有多本介绍荣格心理学的优秀作品,如英文版的《剑桥荣格读本》(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ung 1997),但《荣格心理学手册》是由大量富有经验的荣格派学者或分析师共同努力的结晶。其中每一章的作者都是研究其中主题的专家,他们都在理论上对荣格的概念有过深入的探索,并在临床上进行过广泛应用。
在编者帕帕多普洛斯的倡议下,他们共同写出了这样一部经典的著作。书中的每一章都论述一个重要的主题,作者对荣格的基本概念以及后来相应的批判和发展充分地展开讨论,以便为每一个想要深入学习该主题的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背景。此书的作者主要由以英语为母语的荣格派学者或分析师组成,他们将近年来荣格心理学的最新发展与经典的荣格心理学结合在一起,为学习荣格心理学的读者提供了直接又丰富的基础资源。在该书的翻译过程中,翻译及编辑加工团队对一些荣格分析心理学的术语做了一定的修正,使其尽量符合或接近它们的英文、德文或拉丁文原意,比如将the Self(self)译为“原我”,将individuation译为“个体化”,以及将active imagination译为“主动想象”,等等。作为荣格心理学临床与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份瑰宝,《荣格心理学手册》中文版的问世必将激发国内荣格分析心理学领域爱好者和相关工作者们的学习热情,推动国内对于荣格分析心理学领域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新一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