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个学渣,除了揍TA你还能怎么办?
-❶-
一对父女的对话
女儿:幼儿园是干什么的啊?
爸爸:幼儿园就是有很多很多的小朋友和阿姨,可以跟你一起玩啊!
女儿:嗯!高兴!
爸爸:幼儿园毕业了,你还要去读小学和中学还有大学哦!高不高兴!
女儿:读那个… …什么学,是干什么的呀?
爸爸:就是要学习好多好多有用的知识,将来才可以有好的工作,可以挣钱啊!
女儿:那什么是学习呀?
爸爸:学习…… 就是要记住好多知识,还有动脑筋思考来解决问题。这个明白吗?
女儿:嗯… …爸爸!幼儿园要怎么样才可以不毕业啊?
爸爸: … …
-❷-
我们有一个懒惰的大脑
首先,大脑确实能够思考,但与其他的功能相比,大脑的思考功能相要被甩出好几条大街。
比如我们的视觉功能,从你看到一人的图像,到反应过来那是个人,再到辨认他的高矮、胖瘦、衣服的颜色、熟悉程度,这些可以在一秒之内完成;
闻到一种味道,如果是香味,我们会立马凑上去,但如果是臭味,我们会以更短的时间跑躲得远远的,保证又快又精准。
我们身上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这些感官知觉,比我们的大脑思考功能反应快的多。作为生物,我们首先要保证自己可以免受危险,可以安全的活下去,正是这些感知觉的功能,提供了及时的预警信号。
其次,思考是费力的。你不需要费力气去看,但需要集中精神去思考。我们经常经历的是,十几分钟深思熟虑一个方案或问题比单纯的阅读一个下午要感觉累的多,因为在全神贯注思考的时候,我们需要调动更多的脑部区域,同时消耗更多的能量。
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想把更多的事情训练的程序化和潜意识化,不再需要更多的思考,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更省力。比如,开会有流程、项目有计划和操作步骤、文案有套路和固定技巧、连沟通也有客套话和礼仪规范… …
所以,不是你的孩子不喜欢学习,而是正常孩子的大脑都是不擅长思考的,而且很会偷懒,会巧妙的利用记忆、经验和习惯来避开思考。
-❸-
人类有个法宝叫“心流”
心流概念的提出者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米哈伊·奇克森特米哈伊)曾经这样描述:“你感觉自己完完全全在为这件事情本身而努力,就连自身也都因此显得很遥远。时光飞逝。你觉得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想法都如行云流水一般发生、发展。你觉得自己全神贯注,所有的能力被发挥到极致。”当我们处于心流状态中,就可以高效的进行学习和工作,可以高效的处理问题,并享受到因此带来的成就感和欣喜感。
然鹅,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让我们进入“心流”状态哦!
当人们做自己热情所在的事时更容易产生心流,尤其当这件事情又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即需要面对挑战,设立目标、学习新技能。对于喜欢做的事情,人们会更愿意集中精力;而具有探索性,则让这件事情区别于例行公事,从而使人更容易产生好奇心与新鲜感,进入一种“狂喜”的状态。也就是说,完成那些在能力范围之内、挑战和难度适当,但是需要我们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事情,最容易让我们产生愉悦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所以那么令人激动,就是因为经历一番艰难寻找后,在几近绝望时,终于找到了目标。
所以,努力解决难度恰当的问题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但是解决太简单或者太困难的问题是不会让他们开心的。
-❹-
对付学渣孩子,你该……
Try again.
Fail again.
Fail better.
——Samuel Beckett
(本文作者:村长盛,原创文章版权归朴生心理所有,转载请联系。)
编辑:朴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