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心理咨询为什么要接受预评估?
图丨源自网络
写在最前面
并非所有电话/微信上前来预约的问询者都能成功预约到朴生的心理咨询师。部分可能是因为有些人不太适合接受心理咨询,也可能是因为部分人不太适合朴生的心理咨询。
与大多数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同,来访者前来朴生预约心理咨询时,需要先通过微信或电话做一次简短的预评估,咨询助理会简单的了解咨询预约者的基本信息和咨询动机,比如咨询原因、目标和期待。
可能有些来访者者会不太理解设置这个预评估环节的意义,会认为:
- 不就是预约嘛,我给你钱你帮我安排不就好了!需要这么麻烦吗?
- 你一个助理问我那么多干嘛,查户口啊?
- 我的问题属于自己的隐私,只会跟我的咨询师说的… …
有这些顾虑很正常,也可以理解,但是我们想要强调的是:
通过简单的预评估就可以给你节省不少时间,也可以尽量避免花了冤枉钱。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有明确的条款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通过简单的以信息搜集为主的预评估,旨在告知心理咨询的服务范围和限制,就可以让一些“病急乱投医”的朋友找到合适的求助机构(如精神专科医院),而避免让精神障碍患者在心理咨询这里耽误时间、延误病情。
如果没有这个预评估环节,这些本不属于我们心理咨询师服务范围的人,可能就会直接进入咨询当中。来访者要至少支付一次面谈咨询的费用不说,心理咨询师也需要在首次咨询中及时鉴别出来,再转介到医院。这个过程无论是对来访者来说还是对咨询师来说,都存在极大的风险。
所以,预评估可以尽量、尽早把那些不适合接受心理咨询的人转介到合适的地方去。
我们大部分人这一辈子都不会进一次心理咨询室,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了解也仅仅是来源于一些夸大甚至是扭曲的影视作品和桥段。也就是说,心理咨询这东西,在很多人心中,仍然处于黑色或灰色地带:神秘、未知、模糊看不清。我们人类的本性是:对于未知或不熟悉的东西,总要给它些幻想和期待。而这些朴素的幻想和期待,我们觉得是必须要被看到、必须要被了解的。所以,预评估环节就是我们通过进入到这些预约者的幻想和期待中,让他更好的接近心理咨询工作的现实,告知哪些是心理咨询可以做的,哪些是咨询工作无能无力的。在预评估中,如果我们发现他想象中的心理咨询跟我们实际上的咨询设置有太大反差的话,我们可以去帮他调整,也就是做一些基科普性的心理教育。
拉近幻想与现实的距离,这本身就是人格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成功预约到心理咨询师,心灵成长在预评估的环节就已经开始了。关键这还是免费的!
我们始终相信:好的心理咨询师是稀缺资源,适合自己的咨询师更是不好找。
朴生心理的大部分咨询师都是心理动力取向的受训背景,如心理分析、客体关系、自体心理学等,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在咨询中的工作风格会比较节制和中立。
虽然我们在具体的咨询技术上,会适当的布置一些咨询后的操作任务和作业:比如个人情绪觉察任务、伴侣沟通模式体验任务、家谱图的绘制作业等等。但这些指导性的任务和作业只是咨询技术和手段,目的旨在促进来访者更好的自我觉察,促进咨询关系的进展。
因此,那些想要更好的了解自己、发展自我和人格方面的来访者,在朴生这里可能获益更大。因为,咨询师既无权利也无责任替代来访者做生活中的决定。心理动力取向咨询师和核心任务是:将来访者的现实关系带入到咨询关系中来,帮他们重现出自己的状态和关系;这些看清了,选择、决定自己都可以做了。
那些想花钱买具体指导建议,找人来替自己做决定的人,期待通过一两次的咨询就可以很快解决问题的来访者,可能不太适合心理动力取向的咨询师,相对地,接受更具体、更强硬、更标准化的认知行为治疗学派的咨询师或许是个更好的选择。
在预评估的部分,通过助理的提问和引导,会让问询者清晰地梳理自己的需求、咨询目标和想要的咨询风格,更精准地找到匹配自己的咨询师。
人性是慵懒的,回避痛苦是人的本能。从问题出现到搞得自己痛苦焦虑不堪,再到进入咨询室,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无数次想要退缩和放弃。因为不得不面对自己曾经竭力压抑下去的那些东西,那种感觉实在不是那么舒服的。所以,能主动进入心理咨询室的,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大抵都是勇士。而我们始终相信,世间的勇士并不多。预评估的一部分作用在于帮你看清自己现在是否做好准备去成为这个直面内心的勇士。
个人基本情况的搜集、现状的基本评估、咨询目标和期待的梳理、咨询费用的告知和咨询师的选择,咨询定金的交付,甚至是预约成功后的排期等待过程,这些所有的环节设置,都是为了帮来访者一步步地确认和看清,自己是否已经准备好要接受心理咨询了。只有做好了迎接准备,内心深处那些部分才能真正被看见,咨询也才会有效果。
心理咨询作为一个经常遭到质疑,甚至一度被冠以“洗脑”、“忽悠”等污名的行业,我们坚信,唯有坚守严格、专业的态度才能取信于大众。这也是朴生心理一直秉承的原则,即便可能因此背上一些类似“高冷”、“装X”、“多事”的黑锅,我们依然觉得这是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长久之计。
毕竟现实中,一部分人根本不需要心理咨询;还有一部分人,心理咨询也无能为力~
/ 本文作者 /
正念取向心理咨询师
编辑:朴生心理
发表评论
想要加入讨论吗?请自由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