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离精神病究竟有多远?
根据英国天才精神病学家莱茵的观点,我们之所以会把一个人诊断为精神病,是因为诊断方和被诊断方之间缺乏有效的理解和沟通,存在着巨大的分裂。即,我们越是漠视、隔离那些所谓的精神病患者,社会上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精神病患者冒出来。宁死也不敢与社会抗争的人就是正常人,
而那些说自己的失落了灵魂的人却被看做是疯子。
到底谁更正常一些呢?
——R. D.莱因
原题:《装病装出一篇Science,这帮精神科医生太皮了!》
文章版权归「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Science上发过一篇这样的神文,它是作者装病去医院看病之后的产物……
作为发表难度高的article,它只有一位作者,作为一篇医学方面的论文,它完全不按套路——
光这语焉不详的标题就让人???
众所周知,一般的Science上的论文标题都是这个风格——
你看人家这语意清晰的标题,你看人家这一大串气势磅礴的作者……
上面那篇神文,唯一的作者就是下面这位背着双肩包骑车上班的大爷……他的上班地点就是他留给Science的联系地址:斯坦福大学……
别看标题不太正经,大爷这篇装病就诊体验却是完全一本正经的把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观察结果按论文套路写得清清楚楚……一经发表,还引起了轩然大波。
事情是这样的,1973年,这位大爷还是大叔的时候(当时44岁),美国学术界针对精神医疗正进入一个“求变”的争议阶段。
44岁的Rosenhen大叔也认为当时的精神医学是有问题的,于是他决定证明一下。办法很简单,他找了几个和他一样皮的小伙伴,一起装病去精神病院就诊……
这个“真皮小队”,包括一名儿科医生,一名精神科医生,三名心理学家,一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一名画家,以及一名家庭主妇。其中3名女性,5名男性。
被他们用于测试的医院有12家,遍布5个不同的州。
这些医院有新有旧,有的人手充足,有的医患比岌岌可危。其中,只有一家是完全私立的医院,其余的都接受来自州或联邦的财政支持,其中一家甚至有大学财政支持。
(位于华盛顿D.C.的 St Elizabeths医院,是被Rosenhan选中的受试医院之一,现在已经关闭。照片摄于1996年)
选好“受试(害)对象”之后,真皮小队开始拟定装病的标准:除了某几位专业选手(比如那位精神科医生)需要把自己的职业履历伪造一下,其他的信息,包括家族史、社会关系、既往病史等等都如实告知医生和医院。
症状,则一律采取这个:主诉幻听。告诉医生自己常常听到一个模糊不清的声音,那个声音说出“空洞”“空荡荡”或者“砰地一声”,而且那个声音与患者同一性别……
之所以选择这个症状,一方面是想表达一种“人生真是空洞啊”……这样的感觉……另一方面,他们翻阅了当时的医疗文献,没有发现症状表现是这种内容的精神病病例报告。
也就是说,虽然选择了幻听这一常见症状,但是他们还是留了一个线索的——模糊不清的“空洞”“空荡荡”并不是常见的幻听内容。
结果,当时的医生并没有过多去识别这一“破绽”,而是把这帮家伙全部收入院治疗。
按照事先的计划,所有的假病人一入院就立刻停止装病,并且理智的要求出院。可惜,只有一次,有一位假病人在停止装病并要求出院后被允许出院。
其他人次分别经历了7-52天的住院,真皮小队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天。
真皮小队的成员在住院的时候,除了不再装病、表现如常之外,还会自己拿个本子随时记录下入院后的生活。
本来,他们以为记录住院生活这等事,会遭到院方阻挠,已经做好潜伏准备,打算做做地下工作。
没想到,医生护士根本不在意他们的记录行为。
有一次,一名医生在给真皮小队的队员开完药之后,这名队员想把这事记下来。
医生看到了,问他“你干啥呢”,他说“我记你给我开的药”,医生一听,非常温柔的表示,“你不用记的呀,如果忘记了,可以再来问我嘛。”
甚至有三名护士认为,他们这样写写写是一种精神疾病的病症,在护理记录中写道“患者出现写作行为”。
(通过在医院写写写,记录下来的医护人员与真皮小队的互动情况)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同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反而认出了这些“假病人”。
根据他们统计,在一开始的三家医院当中,118名住院患者里,有35名怀疑他们不是病人,其中一些还相当的明确。
“你没有疯!你是记者,或者教授(因为总拿着个本子写写写)……你是来检查医院的!”
……好吧。
最终队员们还是出了院。但是,在出院记录上,除了其中一人,剩下的人都得了个“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出院诊断。而那唯一一人,他的诊断是“精神分裂症”。
Rosenhan大叔用这个试验,想要证明的是,当时的精神病诊断方式出了问题,太过依赖于即时的症状,一旦形成“此人有病”的观念,医护难以对其进行修正。
被贴上“精神病”标签的患者,很难被揭掉标签,而且完全失去了被当做平等的人看待的机会,做什么都会被当做“病症”。
他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入院期间,一名队员观察到,一位高年资医生指着一群坐在食堂里的精神病患者,对一群住院医说,这就是作为疾病症状的,精神病患者“口欲”的表现。
Rosenhan在论文中吐槽:他怎么不想想这家医院根本没给患者提供多少活动场所,唯一可以参与的公共活动就是到食堂吃吃吃!
如果你以为,装完病他就皮完了,那你就完全低估了Science了……因为这篇论文其实包括两项试验。
第一项,就是上面咱们说的这个,第二项,比第一项还要皮……
在第一项试验中,大叔认为,医生将没病的患者误诊为有病的,是因为“把有病的人误诊为健康人”的风险远高于把没病的误诊为有病,所以在诊断的时候就倾向于认为来看病的人有病。
那么,如果明确告诉他们,来看病的人里,有装病的人呢?
这就是他的第二个试验。
他告诉受试医院,接下来三个月,他会派出装病的假病人去医院看病。
并且发给医院的相关医护人员——包括精神科医生、内科医生、护士、心理医生和护工——一张满分10分的量表,用于测试患者是否为假。
结果,在接下来收治的193名患者中,有41名被至少一名医护人员认为是装病,23名被至少一名精神科医生认为可疑,19名被至少一名精神科医生和另一名医护人员怀疑。
最皮的地方来了……
……
……
他根本就没安排装病患者去医院。
说真的,这也就是院方脾气好……这一顿折腾,发Science也没能捞到个协作单位的名头……没有被人套麻袋打一顿,至少说明这些精神病院还是很文明的……
这样一篇奔着医院和医护去折腾的文章,发出之后,在医护中当然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随便感受一下当年因为这篇文章而引发的反击和讨论……
当年就有医生发文,慷慨激昂的反驳他的“试验方式”——
“如果我提前喝下一碗血,然后去急诊现场表演‘吐血’,急诊医生的反应是完全可以预料的吧!如果他们把我按照胃十二指肠溃疡来诊断,我认为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我们不能(因为我吐了假血)因此就去质疑现在的医学对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能力吧!”
去急诊表演吐血……嗯……好像也挺有道理……
也有医生借着他的研究方式,从相反的方向去研究,在被认为正常的前提下,诊断出精神病患者有多难……
总之,Rosenhan大爷引发的这场医学界的舆论血案,在当时极大的促进了美国精神病机构的改革和改组,也确实引发了关于诊断和患者收治的反思和讨论。
直到现在,这项研究还常常被一些害怕自己被送进精神病院的“正常人”提起,成为许多人恐怖脑洞的来源……
其实,Rosenhan指出的一些当时的诊断缺陷,比如,医生脱离环境和背景,单一的去看待患者的症状,或者对患者病史的把握缺乏客观辩证的能力,中国的精神病学专家李从培在他早年的专著中,具体的提出过解决方案。
那就是掌握临床诊断的正确逻辑方法。
对了,发表这篇神文的那期Science,封面长这样……
也是非常的……
参考文献
DOI: 10.1126/science.179.4070.250
J Abnorm Psychol. 1975 Oct;84(5):442-52.
(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约咨询请添加助理微信:15859242450
编辑: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