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生心理咨询
  • 首页
  • 朴生团队
  • 心理咨询
    • 了解咨询
    • 你需要吗
    • 如何预约
    • 如何收费
    • 注意事项
  • 阅读科普
    • 行业动态
    • 专业科普
    • 父母之道
    • 自我探索
    • 亲密关系
    • 职场心理
  • 社会责任
    • 企业EAP
    • 近期活动
  • 关于朴生
  • 联系我们
  • 搜索
  • 菜单 菜单

孩子有心理问题?想找心理医生?别急!先弄清

2020年11月2日/在: 了解咨询, 亲子关系, 心理咨询, 阅读科普 /通过: shi
原创文丨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村长盛

上周,一个朋友的朋友找到我们工作室,说是家长觉得自己上大班的孩子“有点问题”,表现为不守规矩,不听话。希望找一个靠谱的儿童心理辅导师。因为不是家长本人沟通,所以对问题的转述肯定会被简化,因此我们给予的回应是:在这个年龄,如果单纯是表现为“不听话”或“不守规矩”,是正常的表现,不用过虑。假如还存在其他比较明显或突出的问题可以再进一步面谈评估。在感谢对我们专业的信任的同时,我也不禁感慨:

一方面,许多成人本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到了堪忧的地步,却迟迟不肯寻求专业帮助;另一方面,似乎儿童心理问题却大量增加,由于“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而求助的家长越来越多,并且他们带来的孩子的年龄也越来越小。

对我们这些心理专业的从业者而言,我们欣慰于家长们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日渐提升,与此同时,却又隐隐有些担忧,如今的小孩需要背负的压力如此之大,从小就被限定了他们“应该有的样子”。

为人父母,不得不直面的残酷事实:

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用所谓的心理问题的专业用语来给我们孩子贴标签,比如:

“我家孩子抑郁了!”

“你这小子是不是有点心理变态啊?”

“我们家姑娘肯定是有自闭症了!”

其实我们本无恶意,但是,针对儿童心理问题评估与诊断的骤然激增,让我们不得不要好好审视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为人父母的,做的到底是否合适?

令人吃惊的这些数字:

“学龄儿童多动症(ADHD)发病率达3%~9%,在我国一个班级就有可能有1~3名多动症儿童。并且多动症更青睐男生,有调查显示男女发病比例为4~9:1。”(有些报导的数值更高)

“近期中科院心理演技所发布的一项报告中,自闭症儿童的发病呈现增加趋势,其中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4-5倍。在发达国家,竟然不到50个男孩当中就有一个自闭症患者,并且男孩的发病率是女孩的四五倍之多。”

“儿童情绪问题在过去的这10年里,发病率也上升了40%。”

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问题儿童数量增长如此迅猛呢?无论是老师、学校管理者还是家长,现如今已经可以轻松自如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心理问题术语:“自闭、抑郁、边缘人格、反社会人格… …”学校教育体系中过度的心理诊断和心理评估,使得孩子的正常行为被曲解成异常。

家长们为了便于管控和教育把孩子的行为进行分类,我们对此也很理解。但是我们往往忽视这样做的后果:任何一个心理诊断造成的影响都会一直伴随孩子长大成人。一旦被诊断为心理问题给孩子带来的负面经历,是不可逆的。当然,心理评估和诊断的确非常重要,也很有帮助。假如孩子真的有问题,你肯定希望TA能被及时诊断出来。

试想一下这个场景:

二狗子,一个可爱的四年级小男孩,他这天上数学课正打瞌睡。神采奕奕的老师正在讲台上唾液横飞地向讲解什么是乘法定律。老师用余光扫了眼二狗子,发现他注意力不集中,但是老师多忙啊,要关注班上其他学生还要顾及整体教学秩序,根本无暇也没这个耐心来管这件小事。

很快几个月过去了,二狗子的乘法定律学的很烂,在接下来的数学课上他的成绩也是一落千丈。数学老师很无奈,他要考虑节约成本、班级学生的数量、最关键的是要达到小学新课标的教学标准。于是乎,他叫来了二狗子的妈妈,跟她说她儿子一定得了多动症,那是一种很可怕的儿童学习障碍,或者老师会讲出其他的一大堆问题或者障碍来解释他儿子为啥学习不行了。

二狗子妈妈非常焦虑,茶饭不思,夜不能寐:她儿子得心理疾病了,得找个解决的办法啊。可是她做梦都想不到,事情的真相是:

学校的数学课正好安排在下午第一节,二狗子中午在操场上玩的太疯,经常午后就犯困。

怎样避免争先恐后的给孩子做心理诊断不明智行为呢?

我们在数十年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实践过程中,接触并观察到大量有发展问题和障碍的孩子。此外,我们跟身边很多从事教育的朋友(研究生的大部分同学都去了高校,而本科同学则多数是中学老师)一起讨论,也参考了国外的相关文献,在这里,给广大的家长朋友们一些建议,在你们决定带孩子去做心理诊断之前可以先评估一下。

1)先暂缓一下,相信你的直觉判断:为人父母,真的很容易就被那些唬人的心理问题专业术语搞得失去理智而抓狂。这会让我们对一些常识和孩子的正常行为视而不见。万一发现孩子有异样了,别急!先暂缓一下,想想你自己年做学生的时候是啥样子来着。转化一下视角,一定会让你的头脑更清晰。相信你为人父母的本能。

2)重新审视自己的预期:社会太浮躁,我们每天活在成就更优秀自己的巨大压力下。家长们无意识地会将他们自己的期望强压到孩子身上。切记啊,不同的孩子在社会关系、情绪、学业上的发展不尽相同,因为你跟你家隔壁老王的基因本就不一样啊。安心接受你孩子的不完美吧,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应有的步调绽放异彩。

3)和孩子好好聊聊:大多数情况,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一种表达。我们为人父母的经常忘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无论孩子年龄多小,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清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试着去问问孩子自己对学校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自己学习落后了。而你,很可能会惊喜而讶异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竟能有如此洞见!

4)和孩子的老师谈谈:老师经常强调,家长要和学校和老师密切联系,在家长会后要密切跟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过有时,一个孩子出现的问题,只不过是他成长的慢了那么一丢丢,有时只需要稍微调整一下,即可大步赶上。和孩子的老师保持联系,有必要时一起安排个调整计划什么的。

5)要找,也要找个正规注册的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我明白,你对儿科医生可能更放心,因为从专业角度,他了解你和你的孩子。不过,那些儿科医生接受的教育和培训,就是要把你的孩子当成是病人来对待。如果想要更准确心理评估和诊断,找一位执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做正规的心理诊断会更合适。

PS:我国大陆目前还没有国家认定的心理医生这个职业,只有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两个国家认可的职业。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心理医生通常指的也是这两种。因此,假如有人声称自己是心理医生,那他不是个骗子,就是个不专业的骗子。

精神科医师:无论是综合性医院的心理科(厦门市第一医院心理科)还是精神类疾病的专科医院(厦门仙岳医院&厦门市精神卫生中心),在那里坐诊的都是精神科医生,他们是医学院里精神医学专业或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他们遵循常规的诊断流程,主要从病理学角度出发,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严重的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等需要药物治疗的精神疾病最好是先找这类的专业医生确诊。

心理咨询师:自2002年之后,经过国家人力社保部认证的心理咨询师(二级和三级),大陆有100余万之多。不过这其中真正具有从业资格和心理咨询实力的专业人士并不多,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只是接受了为期几个月的心理咨询师速成培训班培训,很多人只是熟悉基本的心理咨询技术和入门知识而已。按照美国的心理学执照条例,只有经过为期数年的系统、专业学习后,取得心理学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专业人士,经过数千小事的咨询案例督导和实习,才可以成为注册心理治疗师。

这里我们很负责任地说,厦门朴生心理的心理咨询师们100%接受专业正统的心理学教育(科班出身),80%具有心理学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且拥有丰富的临床咨询经验。此外,虽然我们工作室提供的是非药物的心理咨询服务,但是我们仍然有三甲医院的执业药剂师作为临床处方顾问。因此,即便是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遭受严重心理疾病困扰的人,也可以放心地接受我们的心理咨询帮助。

父母的照顾和关注有时也能变成焦虑。孩子们非常聪明,他们远在千里之外就可以感受到父母身上的这份焦虑。正统的教育体系尽其所能提供必要的支持,而作为父母,都想要为孩子做出最正确的决定。稍微缓一下,相信你的直觉,再做出反应。有一点一定要记住,每家都有一个熊孩子,但每个熊孩子生来就是独特而不可替代的。

 

(本文系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转载请联系15859242450)

预约咨询请添加助理微信


编辑:厦门朴生心理咨询中心

分享本文
  • Share on WhatsApp
  • 邮件分享
  • 分享到QQ空间
  • 分享到新浪微博
  • 分享到百度贴吧
  • 分享到QQ好友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3/2021030312390058.jpg 236 404 shi https://pushengxinli.com/wp-content/uploads/2021/01/2021010908330697.png shi2020-11-02 20:39:402021-03-09 12:55:08孩子有心理问题?想找心理医生?别急!先弄清

最新文章

  • 关于心理咨询中的一些常见疑问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36
  • 如何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心理咨询师?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25
  • 羞耻感: 隐藏在心理问题背后的体验2023年3月22日 - 下午1:16
  • 咨询过程中,我需要注意些什么?2023年3月9日 - 下午1:11
  • 心理疗愈的本质是什么?2023年2月15日 - 下午3:44
  • 心理问题背后的意义2023年2月15日 - 下午3:36
  •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咨询2022年12月6日 - 下午7:42
  • 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下篇)2022年11月21日 - 上午9:17
  • 深度心理学:人类心灵意识的五个发展阶段(上篇)2022年10月8日 - 下午2:16
  • 如何让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更有效?2022年9月19日 - 下午4:15

扫一扫,加关注

联系朴生

  • 微信公众号:朴生心理
  • 电话:15859242450
  • Q Q:2753927559
  • 微信:presence2017
  • Email:hello@pushengxinli.com

成长从来都是关于自己一个人的事
咨询师不会也不能代替你完成
但是  我们可以让成长
不那么孤独无助
因为
此刻  我在

友情链接:厦门心理咨询 | 厦门心理辅导 |

首页 | 关于朴生 | 朴生团队 | 朴生服务 | 联系朴生

厦门朴生心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6759号-1 

闽公网安备 35021102001468号

朴生心理咨询师应邀为华侨大学学生干部做专题 我离精神病究竟有多远?
回到顶部